人大重阳

其他

中国学者揭示,2024美国大选有内幕

编者按:哈里斯和特朗普首次正面交锋落下帷幕。据外媒报道,首场电视辩论,双方辩论涉及美国经济、拜登政府移民政策、俄乌冲突、新一轮巴以冲突等多个话题。2024美国大选会如何演变?对中国有何影响?8月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龚炯在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第四场上分享了他的独到见解,关于竞选议题对比双方首场辩论议题内容,似乎都言中了。▲讲座现场我大概从2017年特朗普开打贸易战时开始研究中美关系问题,2020年大选我们就开始做美国政坛、美国选举方面的跟踪,所以对这个问题有些研究。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今天主要讲讲共和党、民主党2024年选举的问题,再讲一下乌克兰战争。凯撒大帝(Julius
9月12日 下午 6:40
其他

新突破!首份中拉人权领域智库研究报告在巴西发布

编者按:又是一次新突破。在人权这个激烈斗争的领域,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院三方用中、葡、英三语联合发布《共同目标:中拉人权发展合作的现状与未来》智库研究报告,这是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共同结果。▲报告中、英、葡语封面及中文全文。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当地时间2024年9月10日,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首次开展人权领域机制性交流研讨活动,主题为“文明多样性与人权实现路径的选择”,下设“中拉对全球人权文明的贡献”“发展权的实现与基本人权的享有”“当前全球人权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出路”三个分议题。来自中国、巴西、阿根廷、巴哈马、玻利维亚、智利、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格林纳达、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等17个国家的人权领域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会上,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院三方用中、葡、英三语联合发布《共同目标:中拉人权发展合作的现状与未来》智库研究报告。▲报告发布现场报告认为,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增长放缓、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各国人权保障构成威胁,全球人权治理赤字凸显,世界人权事业正陷入冷战后前所未有的人权治理赤字和危机之中。中拉国土面积占全球约1/5、人口总数占全球近1/3,是世界格局中两个日益增长的重要力量,面对现状,双方亟需携手共同应对全球人权事务中的一系列困境和挑战,中拉开展人权发展合作正当其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期待。报告发现,近年来中拉人权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国践行以发展促人权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于2020年消灭绝对贫穷,科技与产业能力不断增强,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更加注重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环境权。报告发现,中拉人权交流与合作已让双方凝聚多项共识,中拉认同各国应走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认为缺乏生存权和发展权就难以顺利实现其他人权、明确“全球南方”国家需携手合作在全球人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报告认为,中拉已通过经贸、民生、人文、环境等多领域合作之上多领域务实合作为人权发展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以经贸合作为例,中拉人权发展合作植根于双方既有的经贸、民生、人文、环境等多领域合作之上。2021—2023年中拉贸易保持5000亿美元高位,是2000年的35倍;自2012年以来,中国稳居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报告认为,中拉已经共同对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中拉积极引领国际人权议题设置,主张全球人权治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反对将人权作为单边主义和霸权行为的工具,支持联合国人权机构公正客观履职,在全球人权治理中参与度、贡献度稳步提高。报告认为,中拉人权发展合作是“南南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未来前景。中拉需要通过人权发展合作凝聚更多人权共识、增强彼此人权保障能力、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话语权,共同为全球人权治理与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最后,报告建议未来中拉人权发展合作应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权交流互鉴,形成更多人权共识;二是反对人权问题工具化,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三是始终秉持“以发展促人权”的核心理念,携手发展促进人权进步,成为“全球南方”人权发展合作样板。推荐阅读人大教授李巍开讲:美国的危机与变革(附报名通道)英国学者:三重危机叠加,世界大战临近?又一篇人大重阳的论文成为“高被引论文”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召开在即,17国百位学者在巴西深度研讨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11日 下午 6:11
其他

中国智库在巴西办了件大事

编者按:当地时间2024年9月1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的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举办。这是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首次开展人权领域机制性交流研讨活动。17个国家人权领域的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会议,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余家中外媒体报道此次会议。▲会议现场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主题为“文明多样性与人权实现路径的选择”,下设“中拉对全球人权文明的贡献”“发展权的实现与基本人权的享有”“当前全球人权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出路”三个分议题。来自中国、巴西、阿根廷、巴哈马、玻利维亚、智利、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格林纳达、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等17个国家的人权领域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会议。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北京周报、农民日报、CGTN、Global
9月11日 下午 6:11
其他

刘兴华:国际金融合作要抓这些重点

编者按: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在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上海经济金融战略座谈会”上讲到,在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背景下,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新机遇。▲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上海经济金融战略座谈会”现场。我今天的发言主要内容是: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正在为国际金融合作创造新机遇;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强沟通合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努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要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举措不仅对中国金融业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全球金融稳定运行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中国将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将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积极影响。二是中国将‌‌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国际投资者带来重要机遇。三是中国将积极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将进一步中国国内金融经济平稳运行,引导金融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和各国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四是中国将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这将构建更加紧密的跨境金融合作网络,促进中国国内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满足境内外不同市场客户的需求。五是中国将稳步推动金融领域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与国际衔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这将为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提供发展机会。六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周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这是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上海将建设更加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构建更加开放的金融行业生态、集聚更多高素质金融人才、实行更高程度的金融开放,这将有利于吸引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行业协会、新型多边金融组织在上海集聚,更有利于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兴业。七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这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专业服务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八是中国立法机关正在着手制定《金融法》。这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法举措,将为中国金融领域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不断、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各国必须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的沟通合作,才能有效防范风险,促进经济增长。在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背景下,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新机遇。●●●我认为,国际金融合作的重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政策碎片化背景下,经济大国的内向型政策很容易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因此必须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协调,形成协同效应,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就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保持正常沟通、加强对话交流,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协调合作,为国际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搭建“金融之桥”,同时夯实全球和区域金融安全网。这对各国实现自身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大有益处,更是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幸事。二是积极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务实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从经济效益来看,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全球相关企业也有共同的呼声和需求。全球较大经济体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负有特殊责任。各国应顺应大势、抓住机遇,构建国际多边合作平台,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务实合作,培育绿色金融市场,进而推动绿色产业合作,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合作重点在于科学制定国际标准,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等功能,构建完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三是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各国应该坚持以“互利共赢”为宗旨的国际金融治理理念,摒弃金融治理政治化、武器化、“赢者通吃”等现象,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朝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建立稳定、公平、包容的全球金融新生态,从而使各国在维护自身主权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经济金融活动,同时避免一国金融机构风险诱发大规模的跨国系统性危机。这其中,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完善提升国际性金融组织的枢纽作用,是实现全球金融安全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四是创新性地开展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监管合作。全球金融市场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金融监管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特别是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正在给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带来巨大挑战。从区块链到加密货币,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到数字货币,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在重塑全球金融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发展,在风险面前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应通力合作,在推动技术进步、提升监管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国际合作。五是中美两国应该相向而行,积极开展金融领域的务实沟通与交流合作。应主动承担全球经济的大国责任,真正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特别是两国要畅通沟通渠道,在遇到金融压力事件时保持及时和密切联系,努力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中美资本市场合作领域,特别是围绕“中概股”跨境监管合作,双方应该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为资本市场和各参与方营造良好的政策预期和制度环境。推荐阅读又一篇人大重阳的论文成为“高被引论文”楼春豪: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南方”的四大启示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召开在即,17国百位学者在巴西深度研讨50多家中外媒体近100篇报道全聚焦,这场战略对话全球关注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10日 下午 5:39
其他

人大教授李巍开讲:美国的危机与变革(附报名通道)

编者按:2024年美国大选进入关键时期。当地时间9月10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哈里斯将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进行辩论。美国政治将走向何方?9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将做客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围绕“霸权‘中年’:美国的危机与变革”进行主题演讲。现将讲座议程发布如下。文末附报名通道,可报名线下参会。讲座议程如下:霸权“中年”:美国的危机与变革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9月12日(周四)19:00-20:30讲座地点中国·北京主讲嘉宾李巍,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嘉宾简介李巍还担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科学》和《国际展望》期刊编委,以及中华美国学会和亚太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康奈尔大学、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和柏林自由大学等机构担任访问学者。著有《制度之战:战略竞争时代的中美关系》(2017年)、《制衡美元:政治领导与货币崛起》(2015年)、《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2010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Chinese
9月10日 下午 5:39
其他

又一篇人大重阳的论文成为“高被引论文”

人大重阳网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宏观研究部主任蔡彤娟合作论文《建设金融强国:概念、定位与政策落点》(《金融经济学研究》2024年第1期)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2024年7-8月)高被引论文,在中国知网的被引次数已达12次。同一时间,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F62《金融与保险》2024年第07期全文转载。该文认为,“金融强国”的内涵体现在内外两个维度:对内主要表现为拥有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对外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市场份额。▲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该文还指出,我国作为金融大国,距离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未来,应从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高质量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三方面稳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入选学术精要高被引论文是中国知网对论文学术成就的一种重要肯定,该文的高被引与人大重阳多年来在金融强国领域的深耕和积累是分不开的。人大重阳是国内最早系统论述与出版“金融强国”概念著作的智库,早在2017年11月,人大重阳研究员王文、卞永祖就在《财经》杂志发表上再为《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一文,明确建议“应适时提出‘金融强国’战略”。此后的2019年至2023年,人大重阳先后出版五部“金融强国”系列著作:《大金融时代——走向金融强国之路》(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货币主权:金融强国之基石》(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年版)《负利率陷阱:西方金融强国之鉴》(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金融软实力——金融强国新支撑》(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绿色金融:金融强国的新动能》(中国金融出版社2023年版),在学界和业界取得强烈反响。近年来,人大重阳发表的论文频频被转引,如《绿色债券发展前景》一文(《中国金融》2015年第10期)在中国知网的被引次数高达193次。《房地产泡沫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王文、芦哲发表于《国际金融研究》2021年第1期)、《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王文发表于《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期)、《“碳中和”逻辑下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未来》(王文、刘锦涛发表于《当代金融研究》2021年第1期)等论文在中国知网的被引次数分别达到61次、59次、53次(截至2024年8月27日)。王文的H值已达23次,即有23篇论文每篇至少被引23次。人大重阳的文章也经常被外国媒体引用。7月8日发表的《现在真的是“历史的垃圾时间”吗?》一文,驳斥学术概念造假,更指出其意在否认当下中国发展现状、打压中国未来预期的用心。该文引起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发表两周后,累计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等9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12家媒体的报道,及时扭转了针对中国社会发展局势的国际恶意负面解读。推荐阅读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召开在即,17国百位学者在巴西深度研讨50多家中外媒体近100篇报道全聚焦,这场战略对话全球关注【推荐】中非论坛盛大召开,要扭转中非关系的十大误解凤凰专访:两年多来,俄罗斯正在逐层突破西方制裁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9日 下午 5:57
其他

姚洋:世界需要中国的“务实主义”

编者按:“实用主义是中国本土的一个哲学理念,中国非常的脚踏实地,非常的务实,白手起家实现了今天的巨大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姚洋近日在明德战略对话2024中讲道。我觉得今天大家讨论的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是一个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推进现代化、发展经济是一个非常具有哲理的问题。国际社会需要更加实际。实用主义也是中国本土的一个哲学理念,中国非常的脚踏实地,非常的务实,白手起家实现了今天的巨大发展。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30年,是用马克思主义来改变中国,这展示出中国的开放性,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的哲学理念,中国开放之后拥抱了这样的一个理念,并且用它来进行自我转型。因此很多人认为前30年中国是闭关锁国的,这并不现实、并不真实,实际上中国也采取了一些西方的思想改变自我。当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改变社会、改变世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也采纳了务实的理念。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是从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开始发展。一开始,中国的人均GDP只是菲律宾的1/5,同时也比印度低60%,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5倍,是菲律宾的3倍。中国经历了非常快速的经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务实的发展理念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务实,党进行了体制改革。世界上有很多最佳实践的经验,我之前也曾经作为世界银行的专家参与促进全球最佳实践的推广。但中国没有采纳西方所倡导的很多最佳实践,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法。在过去数年,可以看到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像最佳实践所倡导的那样。白轲刚才问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党内实施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党已经在这么做了,党正在进行自我革新。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国政府也是在积蓄实力,不光产业方面的实力,同时也包括大学方面的实力。今天北大、清华,应该是在全球排名前25,超过了全球很多大学。北大和清华20年前的排名是在200名之外,大概20年的时间就成为全球顶尖的两所高校,不是中国自然就实现了这样的目标,而是因为国家和党有意提升中国在全球大学的排名和实力,这也帮助中国积累了非常雄厚的工业和产业方面的实力。即便今天务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对发展中国家,在座的大多数人都是来自美国和欧洲,当中国把自身的发展理念向发达国家传播的时候,应该更加的务实。人们有时会忘记西方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如果中国指点其它国家做这个做那个,反而会扼杀他们的发展。我在南南合作研究学院也在教授课程,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学生听我的课,他们为什么到中国学习、向中国学习呢?因为中国的发展和经验是非常好的,非常的务实,非常的实际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能够帮助这些学生所在的国家发展。你去西方国家可以学原则,特别好的原则、法则,但是这些原则、法则不能帮助他们切实成长,所以务实主义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整个国际社会也是有意义的。推荐阅读【推荐】中非论坛盛大召开,要扭转中非关系的十大误解凤凰专访:两年多来,俄罗斯正在逐层突破西方制裁陈文玲:中国经济有挑战,也有“护身符”刘卿:中国与世界相辅相成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8日 上午 11:22
其他

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召开在即,17国百位学者在巴西深度研讨

编者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携手,积极推动互利共赢经贸合作。而在人权合作领域,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背景相似、理念相近、路径相通、目标趋同。2024年是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中拉论坛10周年,也是中巴建交50周年。习近平外交思想得到越来越多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响应与认可。当地时间2024年9月10日,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该论坛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这是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首次开展人权领域机制性交流研讨活动。圆桌会主题为“文明多样性与人权实现路径的选择”,下设“中拉对全球人权文明的贡献”“发展权的实现与基本人权的享有”“当前全球人权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出路”三个分议题。超过120位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的人权领域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代表等参会。推荐阅读【推荐】中非论坛盛大召开,要扭转中非关系的十大误解凤凰专访:两年多来,俄罗斯正在逐层突破西方制裁陈文玲:中国经济有挑战,也有“护身符”战略学术界的大动作,上新闻联播了(附详情)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8日 上午 11:22
其他

50多家中外媒体近100篇报道全聚焦,这场战略对话全球关注

编者按: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圆满收官。中外40余位官员、学者、企业代表及中国人民大学百余师生出席本次活动。50余家中外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报道。现通过媒体视角了解中、欧、美学术界对话的全过程。2024年8月30日至9月5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举办。10位来自美国、欧洲的战略学术界代表来到中国多日,先后深入探访上海、义乌、温州、北京等城市及乡村,与中国政府、企业、战略学术界代表深度对话。此次代表团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个来华的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团。本次媒体传播中,央媒领衔、地方协同,亮点频出,5天内,50多家中外媒体发布近百条原创报道。1全网预热,引发广泛关注8月27日,“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以《一个相当特别的美欧战略学术界代表团将来中国》为题发布系列活动内容及与会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团成员名单,当天下午多家媒体转发报道。8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在国家发改委中宏网、观察者网发表文章《当我们谈“美国战略界来中国”,我们谈些什么?》系统阐述,在中、欧、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接触对方、更好地阐述中国、更轻松地与之交往。为此次中外学者交流提供了方法论。2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领衔发布,“牛弹琴”“决策杂志”第一时间解析9月4日,新华社发布明德战略对话活动新闻稿,央视《朝闻天下》播发活动全程报道,大篇幅展现了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团在上海、义乌、温州、北京四城走访调研时的所见所闻,并重点报道会议高潮环节——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战略对话会。当晚《新闻联播》再次播发,与中非合作论坛新闻报道同时播出,彰显中国“主场外交”与智库国际交流的传播合力。▲央视《朝闻天下》播发活动全程▲央视《新闻联播》再次播发活动内容“牛弹琴”“决策杂志”等自媒体账号对活动进行深度剖析。其中,“牛弹琴”公众号以《中国,大不一样了》为题,总结此次国际战略代表团对华三大感慨:中国发展太快,官员越来越自信开放,针对中国的谣言太多、太误导人。文章表示,世界被有些人蒙蔽了。并表示,在涉外活动中,敢于斗争难,善于斗争更难。但再难也要做,需要有针对性、持之以恒地做,可以是战略对话,也可以是媒体论坛。更开放,就更自信;更自信,就更从容。该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读者纷纷为更自信的中国点赞。“决策杂志”则以《关键时刻!这场重磅战略对话在京举行,有何深意?》为题,分析明德战略对话的特别之处,以及传递出的信号。文章认为,活动有四点值得关注:规格很高、主题精准、内容满满、意义重大。文章提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可以说,此次举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4正是贯彻落实这一部署的有力举措之一,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新华社(Xinhua)与
9月7日 下午 12:30
其他

马克卿: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与全球机遇

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哪些机遇?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芬兰、菲律宾、捷克大使马克卿出席明德战略对话2024时表示,中国不仅自己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为世界和平发展奔走。非常荣幸出席这场对话会与各位嘉宾同台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议题。我想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讲几点观察和思考。01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哪些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了对外扩张掠夺的西方现代化老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仅是政策宣誓,而且写入宪法,有制度性保障,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不仅自己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为世界和平发展奔走。大家知道,前段时期,中国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和解,推动巴勒斯坦各派的和解。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一个核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这样一个体量的国家,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关键性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正因为如此,它可以使中国14亿人口整体地迈向现代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有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对于全球的减贫贡献率达到70%,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中国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这些都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对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开辟了后发国家走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新的路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现实选择。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得通,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对发展中国家起到了鼓舞和带动的作用。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球南方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的关注,也更欢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这与一些西方国家司空见惯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动乱频发形成鲜明的对照,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将不断地为世界提供新的机遇。02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挑战在百年变局深刻演进中,世界正在经历两场热战和地区冲突,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外溢影响。同时我们还面临人口、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共同的挑战。在国际关系中,冷战零和思维沉渣泛起,将国家间的关系泛安全化、集团化、意识形态化,动辄对别国制裁、施压。经济上搞“脱钩”、“去风险”,以“产能过剩”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打压中国的先进产能。这些做法对国际秩序和全球经济正常发展造成干扰和破坏,也对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外部环境带来挑战。为了维护地区和全球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各国需要同舟共济。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解决全球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上的各种现代化应该相互交流互鉴,在发展中共同战胜各种挑战,不断完善,以造福于本国、本地区和全人类。谢谢大家!推荐阅读战略学术界的大动作,上新闻联播了(附详情)黄汉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5天4城,10位欧美著名学者来华参加明德战略对话中欧美专家在上海激辩: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7日 下午 12:30
其他

凤凰专访:两年多来,俄罗斯正在逐层突破西方制裁

编者按: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行。9月5日,曾8次受邀参加该论坛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受邀做客凤凰卫视《全球连线》解读今年会议内容。现将专访视频及内容发布如下:01俄罗斯正在从“向东看”转变为“向东走”▲点击查看视频主持人:王文院长您参加过之前8届东方经济论坛,那么您觉得东方经济论坛作为还是相对较新的一个事物,对俄罗斯来讲是意味着什么呢?王文:我觉得东方经济论坛实际上意味着俄罗斯真正的向东看变成了向东走或者向东转。差不多20年前俄罗斯提出了向东看的战略,但是过去20多年来,它向东看的战略变成它的实际行动一直都是非常的缓慢。所以在2015年前后,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我们所说的海参崴举办了中东方经济论坛,然后每年普京都来参加,并且邀请几千名代表来参加,就是要表明俄罗斯往东走的战略不仅仅是理念、眼光更重要还有行为。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俄罗斯远东开发的速度我觉得是越来越快,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以后,在远东开发东北亚的合作方面,中俄、俄、朝、俄、蒙,还有俄罗斯对东南亚的合作,我觉得速度是非常快的。你比如说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在2022年、2023年年均增长率20%、30%的增长。俄罗斯跟东南亚,俄罗斯跟朝鲜的关系我觉得也在不断的加深,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东方经济论坛它具有一个理念和战略转型的这样的一个作用。在这样的一个作用下,我觉得东方经济论坛在整个俄罗斯未来的转型过程中,它起到的这种支点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我去年前年都分别参加了东方经济论坛,跟很多俄罗斯的朋友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都感受到东方经济论坛是俄罗斯务实的推进远东合作,推进东北亚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头堡。主持人:我们留意到现在中俄之间的互动和互访可以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8月中下旬的时候,中国密集访问俄罗斯之后,紧接着解放军代表团也访问了俄罗斯,今天韩正副主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再次会见普京,您觉得这彰显出一种中俄关系的发展的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性?王文:我觉得过去的两年中俄关系一度被一些人视为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俄罗斯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冲突,还面临着西方2万多次的制裁,有人就认为中俄关系可能会受到挫折,但是经过了两年多的这种磨难,我觉得中俄关系已经彻底的越过了,因为俄乌冲突出现的考验和磨难,进入到了非常平稳,在一个高水平的基础上平稳的增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会看到,近几个月来的中俄之间高层的互访非常的频繁,更重要的我们在很多实际的一些务实的领域的合作也不断的深化,比如说像农业、旅游、能源、教育,尤其是近一年来在东北亚的合作上,比如说我们的珲春,吉林变相的实际上拥有了出海口,然后中国的内贸通过外贸的形式来推进,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觉得中俄的合作正在不断的深化,是造福于两国的人民,对世界也将产生更深远的意义。02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基本失败了▲点击查看视频主持人:普京出席东方经济论坛之前的9月2号他到访了蒙古国,这一次访问是很受人关注的,为什么?因为蒙古国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按道理说普京是背负着一个现在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但是蒙古国没有做任何事情,反而是盛情的欢迎普京并达成丰硕成果。这意味着什么呢?王文:我觉得这意味着俄罗斯在突破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进程中又撕开了一个非常大的口子。在过去的两年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2万次左右的实体或者个人的制裁。也就是说过去的两年多里面,俄罗斯跟西方是进行了一场巨大的,甚至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制裁和反制裁的斗争。那么过去两年多,俄罗斯在经济、外交、还有贸易这方面层层的突破了封锁。贸易层面上进寻找进口的替代国,在经济层面上俄罗斯的经济不降反升,而且它的经济的增长逐渐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大经济体之一。那么在法治层面上,俄罗斯的突破口不多,那么这一次俄罗斯访问蒙古蒙总统,普京总统访问蒙古,它实际上是突破了由西方主导的国际刑事法院的这种执行的机制。换句话说也是西方制裁俄罗斯的又一次在某个领域的一次重大的失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可以宣告过去的两年多,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我觉得基本上应该算是失败了。过去的大半年,俄罗普京他不断的对外访问,你看22年23年普京对外访问非常少,2024年以来,普京先后出访了中国、白俄罗斯、朝鲜、越南、阿塞拜疆等等这些国家,而且加强了跟很多俄罗斯周边国家的这些合作,那么在某种层面上也可以说俄罗斯经受住了这个对外冲突的考验,逐渐的走上了对外关系,尤其是跟非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些关系的正常化的进程就是要不断的去突破西方的封锁。主持人:其实很多西方的国家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是不看好俄罗斯的,他们是希望看到俄罗斯经济的崩溃,但现在看起来这样的说法并没有成立。俄罗斯不仅经济没有崩溃,而且似乎还经历很好的增长,俄罗斯是怎么做到的?您的看法。王文:我过去的2年多去了俄罗斯一共9次,到访了俄罗斯的21个城市,亲历了在俄罗斯战争时期,俄罗斯的经济不断的从受到制裁转向战时经济,并且在通过战争的方式拉动了俄罗斯的原有,已经停滞掉了很多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的经济2022年、2023年、2024年经济都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预期,2024年的上半年俄罗斯的经济竟然增长了4.6%,很多人都预测2024年全年俄罗斯经济将会突破4%。另外俄罗斯的在贸易层面,在就业率层面都表现出非常亮眼的这样的一个成绩,我想这至少说明了三点,第一就是俄罗斯原有的继承苏联的经济底子,我觉得还是非常厚的。第二就是俄罗斯在过去应对西方的封锁和制裁的政策,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反制裁的这种政策是有效的。第三当然就是俄罗斯整体上的战略的转型出现了非常好的效果,向东看、向东转的这种战略转型推动跟东方国家合作,也实现了良好的效果好。03俄乌距离和谈还很远主持人:您对当下俄乌局势的判断是什么?现在离和谈还有多远?王文:我觉得离和谈还非常的遥远。在过去的两年多,我写过大量的文章,我认为俄乌冲突是一个长期的战争,是一个消耗战,目前看来看不到和谈的任何的一些迹象。因为从西方的角度上来讲,尤其从美国的角度上来讲,它不会允许这场战争进行趁早的结束,除非特朗普在年底胜选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转机,但从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和利益集团的角度来讲,即使特朗普上台以后,俄乌冲突要停止的这种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从泽连斯基的角度上来看,和谈也意味着泽连斯基彻底的失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也输不起,所以俄乌冲突我以前有个判断叫做当下的乌东四州会成为像印巴冲突那样的克什米尔化,国际社会可能绝大多数都不会承认,但是就成为了一个各自占有乌东地区的部分区域的这样的一个克什米尔的实控区的这样的一个概念。这次我们可以看到,乌克兰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面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我觉得库尔斯克战役实际上用中国的古代的智慧来讲,有点像围魏救赵的感觉,但是我觉得这种围魏救赵的策略现在看来效果也不明显。库尔斯克、俄罗斯、乌克兰方面占据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大概也就是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实际上是非常少、非常小的,而更重要进入到库尔斯克的这些乌克兰的军队,我觉得也陷入到了好像的包围圈。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觉得泽连斯基用这种冒险和赌博的方式,希望美国加大对乌克兰的这种援助,我觉得这个策略也不明显。当然从中国角度来讲,我们希望这场冲突尽早能够解决,但是目前看来从现实的角度看还是非常困难的。推荐阅读陈文玲:中国经济有挑战,也有“护身符”刘卿:中国与世界相辅相成战略学术界的大动作,上新闻联播了(附详情)5天4城,10位欧美著名学者来华参加明德战略对话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6日 下午 7:45
其他

陈文玲:中国经济有挑战,也有“护身符”

编者按:联合国古特雷斯秘书长近期在讲话中指出,人类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出席明德战略对话2024时对此做出回应。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这样高质量的会议,感谢邀请我参加,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今天一上午的发言,中宣部领导、中国人民大学的张东刚书记、各位中外嘉宾的发言,都使我学习了很多,深受启发。我特别看了一下这次王文院长团队组织国外专家学者调研走过的中国这几个地方,都挺有意思的,从上海到温州到义乌,是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缩影。这让我想起20年前我在国务院研究室曾经进行过温州模式研究,我们出了一本书,书名叫作《跨越——温州从传统信用迈向现代信用》。16年前我们对义乌市场发展进程进行了调研,给国家提出建议,把义乌作为对外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这些建议被采纳,那些来义乌购物的国外客商,原来的采购叫旅游购物,后来变成海关总署贸易项下正规的采购贸易,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出版了一本书,叫作《义乌报告——中国市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典范》。所以,中国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实事求是,按照中国国情不断发展创造,发挥中国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后把中国基层的创造转化为国家的战略或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循着一个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来这么多年,中国共产党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让中国人民不仅翻身解放,而且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如果要说中国给世界提供了什么?我觉得提供最大的价值就是将一个最贫穷的国家、一个受人欺负的国家、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起来了,成为具有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尊重的国家。建国初期,中国人均寿命35岁,人均GDP是印度的1/2,是世界的2/3,才69块钱。解放以前,中国和现在非洲很多国家一样穷,和现在战乱中的国家一样乱,和被殖民的国家一样苦。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们的发展没有靠侵略,没有靠剥削,没有靠输出价值观,也没有胁迫和恐吓过任何国家。中国有很多的外商投资,美国在中国有7万5千家跨国公司,每年在中国市场产生的市场销售额7000-8000亿美元,比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还大。中国有什么力量能让美国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中国能命令美国企业吗?中国没有美国那么强大,没有美国那样霸道可以恐吓别人,我们也恐吓不了任何人。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打开了大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世界各个国家的企业家到中国来投资、创业、挣钱。所以,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到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全体人民的努力,已经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未来还要奠定长周期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制度基础。我们既要学习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市场经济经验和体制机制设计,也要规避这些国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导致社会不公平、不公正、不可持续的问题。我们既要学习借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制度文明,吸收合理的成分,使其成为中国体制改革进一步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的一种动力,也要规避它的制度劣势和那些不可调和、不可解决的矛盾。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从八个方面奠定了我们比较雄厚的基础,同时存在着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具体如下:1.
9月5日 下午 6:32
其他

刘卿:中国与世界相辅相成

编者按:面对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国际治理等全球性重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新的选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出席明德战略对话2024时讲到,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希望与各国携手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全球现代化愿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我想从三个视角谈谈我的看法。●●第一,从定义本身来看,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各自的现代化道路上不懈地探索,而中国人民也在历经曲折、艰辛中不断追求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更是制度的现代化,强调物质、制度和人的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的现代化。●●第二,从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一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另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24%以上的水平,并将长期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的地位。二是中国成为世界新型全球化的引领者。在当前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这一主线,连续七年举办进博会,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快签订和升级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引领了全球化的进程。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范例。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从其独特的文明特质和国情出发,开辟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的新路径,这一路径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包括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实践探索、理论创新等方面经验。●●第三,从发展方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将在未来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阶段,将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一是更为深度的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覆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不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动力,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二是更大程度的开放。《决定》对对外开放作出专门部署,包括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以及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特别强调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制度性改革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三是更强力度的创新。《决定》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培育新兴产业。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将推出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球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中国。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希望与各国携手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全球现代化愿景。展望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与世界接轨,进一步与世界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人类历史上的辉煌新篇章。推荐阅读战略学术界的大动作,上新闻联播了(附详情)黄汉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中欧美专家在上海激辩: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美学者:不可否认!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中国视为榜样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9月5日 下午 6:32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战略学术界的大动作,上新闻联播了(附详情)

编者按:刚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为何这场学术界的交流能够吸引如此高度、广泛的关注?现将对话要点详情发布如下:▲9月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9月4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此次会议2024年9月3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活动在京举办。本次对话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来自美国、欧洲六个国家的战略学术界代表在走访上海、义乌、温州三地后,与来自外交部、发改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专家代表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全面探讨中国与世界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与百余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进行座谈交流。来自英国、德国、波兰等八个国家的使馆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50余家中外媒体报道此次对话会。▲9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对话内容在开幕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致欢迎辞,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致辞。张东刚表示,本次战略对话以“明德”为名,旨在向国际学术界展示真实的、光明的、全面的中国发展状况,明深化理论研究之德、明凝聚合作共识之德、明推进全球发展之德。希望与会学者以此为平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业同频共振、同向共进。王纲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矢志改革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中方愿意创造更多平台和机会,让各国专家学者走近中国、研究中国、解读中国,真实感受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活力,讲好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故事,为促进人类发展美好事业贡献力量。随后,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总裁顾爱乐代表外方发言。他表示,基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现实形势,我们要以长远、全局的战略视角看待中欧关系,特别是要进一步促进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学术合作与政策对话。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尊重,本次明德战略对话将帮助世界进一步认识真实的中国,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激发全球发展信心,汇聚全球发展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该环节。他表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前在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与全球共同的挑战,如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区域发展平衡、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等问题。他欢迎全球顶尖思想家和学者深入参访中国,探讨中国发展潜力与世界繁荣的关系,期待在此次战略对话中共同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发布了《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两份中英双语研究报告。报告总结梳理诸多改革攻坚措施及成果,并对2029、2035年的中国进行了畅想。两项成果聚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主题,深入剖析了中国的发展路径,展望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展示了中国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与愿景,旨在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发展路径提供新的洞见,为更好凝聚共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人大智慧。在战略对话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与新挑战”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与国际事务教授白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前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芬兰、菲律宾、捷克大使马克卿,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克劳斯·拉雷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姚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楼春豪,美国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杰弗里·格雷许围绕对话主题进行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主持。白轲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来自外部的挑战。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不光是美国还有欧洲包括加拿大都有可能对于中国电动车征收高关税,对中国来说,也可能会看到有更多的使用“国家安全”这样的一种说法而去实现功能性的关税征收。就像加拿大说它要保护自己的产业,对美国来说可能涉及到技术还有技术转让方面的问题。刘卿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强调物质、制度和人的均衡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新范式。他强调,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阶段,未来将展现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国际姿态,积极与全球各国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人类历史上的辉煌新篇章。马丁·雅克指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出口国。他认为,从2010年开始,中国变得越来越有创新性,华为、腾讯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中国最终成为全球的科技巨头,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转变。“一带一路”倡议史无前例,中国制造正如曾经美国对20世纪的生产方式带来的革新一样,为世界经济带来新一代的生产革命。马克卿表示,世界正在经历两场热战和地区冲突,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其外溢影响,同时我们也面临人口、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共同的挑战。在国际关系中,冷战零和迎合思想沉渣泛起,将国家间的关系泛安全化、集团化、意识形态化,动辄对别国制裁、施压。经济上搞脱钩、去风险,以产能过剩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打压中国的先进产能,这些做法对国际秩序和全球经济正常发展造成干扰和破坏,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外部环境带来挑战。克劳斯·拉雷斯建议,中国应该要为调解俄乌冲突做一些贡献,比如举办大型的论坛、峰会来讨论俄乌冲突,今天中国有这个机会,可以和南非、巴西、美国以及欧盟国家联合在一起去讨论俄乌冲突如何解决。目前,俄乌两国因为冲突都已精疲力尽,所以一定有机会组织和平大会,中国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此外,中国也要多和各方合作做“穿梭外交”。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务实”的发展理念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也同样务实地进行了体制改革,不断自我革新。中国没有采纳西方所倡导的“最佳实践”,而采用了循序渐进的适合自身的改革方法,并带来了巨大成功。今天,中国在发展中积累的一些务实的方法和技术,已能够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发展,因此,务实主义对于国际社会也是有意义的。马吉特·莫尔娜认为,目前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要素投入型转向更多的依靠生产力驱动。这需要从产品和市场角度进行结构性改革,破除现有的一些垄断,包括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市场垄断等,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更好地依据《反垄断法》对市场进行规范。楼春豪强调,每个国家现代化道路都是独特的,现代化不是只有固定答案的选择题,更不是只有西方化一种答案的单选题,是基于各国自主国情发展的填空题,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例,英国是千万级,美国上亿级,中国十几亿,印度也是十几亿,每个国家必须基于自身国情发展现代化。否则简单的复制粘贴只会导致水土不服,甚至底线思维角度就是一键删除。杰弗里·格雷许表示,非常高兴这次能有机会到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变化,教育、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教育和沟通能带来真知灼见和真正的力量,就比如这次在中国的走访,就像“婴儿迈出的蹒跚一步一样”。他认为,中美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彼此相互学习,并保持对话的关系,这将是中美未来发展的精髓所在。在战略对话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与新任务”
9月4日 下午 9:16
其他

美著名学者在京开讲:特朗普还是哈里斯?(附报名通道)

编者按:美国大选对本国未来政治和外交政策将产生哪些影响?中美欧三角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着哪些作用?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克劳斯·拉雷斯将做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区域国别论坛”,以“美欧与中国的关系:特朗普VS哈里斯”为主题进行演讲。现将讲座安排如下。文末附报名通道可报名线下参会。讲座议程如下:美欧与中国的关系:特朗普VS哈里斯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9月4日(周三)10:30-12:00讲座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文化大厦6层讲座语言中英同传主讲嘉宾克劳斯·拉雷斯,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嘉宾简介克劳斯·拉雷斯在1983-1992年先后获得德国科隆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华盛顿特区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亨利·A·基辛格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讲席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院院士,德国驻北京大使馆的高级政策顾问。他是当代美国和德国/欧盟对跨大西洋世界、中国和东南亚的外交、经济和安全政策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三个方面:当前美国和德国/欧盟对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与安全政策;跨大西洋关系、美德英外交政策及欧洲一体化;20世纪国际史和冷战史。2022年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关系价值的不同看法以及历史经验是否影响了两国对华观点和策略的分歧进行研究。出版和参与编辑二十多本书籍,包括:《不确定的盟友:尼克松、基辛格和联合欧洲的威胁》(Uncertain
9月3日 下午 8:36
其他

5天4城,10位欧美著名学者来华参加明德战略对话

编者按:9月3日,明德战略对话2024高潮部分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美国、英国、比利时、德国、瑞士、匈牙利、意大利的10位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与中方专家对话,并与中国人民大学百余名师生座谈交流。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东方卫视、彭博社、美国市场新闻社、英国金融时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南华早报等50余家中外媒体报道系列活动。9月4日-6日,代表团成员还将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及一对一专访。本次中外交流活动,采用“1+4”模式,战略对话+地方调研、专家座谈会、一对一专访、主题讲座,开创了中外战略学术界沟通交流的新范式。8月30日-9月3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举办。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个来华的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团,来自美、欧六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各地参访调研,并同中国政、商、学界精英人士展开一系列的对话交流活动。先后去了上海、义乌、温州、北京四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参加了近20场活动,与上百位个体户、农民、企业家、学者、官员交流沟通,并与百余位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开展交流。在上海,代表团参观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成果,调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同上海官员、学者展开经济金融战略座谈会;在义乌,走访义乌国际商贸城,调研全球最大吸管生产企业——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在温州,参加第三届
9月3日 下午 8:36
其他

中欧美专家在上海激辩: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

编者按:明德战略对话(2024)首站上海,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团调研了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成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在首场上海经济金融战略座谈会上,代表团成员向中国学者接连“抛”出问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东方卫视、第一财经、界面新闻等30余家媒体现场报道。现将座谈会中外学者部分交流实录发布如下:观点摘要◆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西方国家应该尊重中国的发展。◆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全球南方”成员,GDP和经济发展水平只是一个指标,关键是要看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中国从历史上是“全球南方”的成员,一贯的立场永远是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把中国视为发达国家,中国很好客,中国文化中总是喜欢想把最好的展示给大家看,但不要误认为上海就是整个中国。◆如果现在的中国仍然是45年前、改革开放之前的、穷的中国,那是世界的灾难。对话正文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现在国际形势非常特殊,中国和一些国家的关系也非常特殊。自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的5年,我看到很多西方的媒体、智库、政客对中国的看法、报道有时并不非常真实和客观,于是我作为一家智库的负责人,向相关方面建议,为什么不邀请很多对中国有研究、对国际形势有研究的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学者、战略界的专家到中国来,让他们随便走、随便看,了解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于是由我们一所大学的智库组织了这次活动。所以,我首先特别感谢今天到场的10位国际学者们,接受了我们研究院的邀请来到中国。更要感谢安排这次“明德战略对话”的几个城市,尤其是上海。今天来到“明德战略对话”第一站、第一场座谈会,接着还会去义乌、温州,最后到北京。“明德战略对话2024”安排时间约一个星期,20多场活动,昨天晚上上海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同志宴请了各位国际专家。今天第一场座谈会之前,大家都参观了上海浦东改革开放展,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感受。今天“上海经济金融战略座谈会”,请与会嘉宾围绕着上海、围绕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畅所欲言。后排还有很多来自上海方面的一些媒体,也希望能够畅所欲言。过去几年,国际上一些媒体总是对中国有一些误解,有的认为中国经济见顶,甚至说中国改革开放止步,有的说中国变得不开放。所以今天到第一站上海就想向各位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上海。今天的座谈会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邀请来自上海的四位官员和学者,依次从各自的角度向各位介绍他们的研究心得和所熟知的一些领域。第二,有请各位专家畅所欲言表达你们的看法和问题。希望你们问一些更加尖锐、更加直率的问题,畅所欲言。今天不是官方的发言会,而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一所顶尖大学主办的“学术活动”,所以希望各位问任何想知道的问题。相信我们的专家都愿意回答。最后一排是记者,也希望记者有一些互动,总而言之,希望大家更好地相互交流。刘宗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今天就“全球南方”和金砖国家合作发表一点看法。最近两天在国际关系领域,“全球南方”是一个热词,它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包括美国和西方国家。“全球南方”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那个时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也是其中的一员。因此中国从这个概念出现之始就是全球南方的成员,中国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拥有共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革命友谊。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全球南方”成员,GDP和经济发展水平只是一个指标,关键是要看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为广大“全球南方”国家谋求利益,虽然现在有一些美西方国家想通过建构理论、设定标准,将中国从全球南方排除出去,这是徒劳的。有个别的发展中国家想做全球南方的领袖,想通过喊喊口号、做做姿态,或者充当所谓“全球南方”的声音,将“全球南方”的诉求传递给美西方,或者发挥所谓在“全球南方”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桥梁作用,甚至要乞求美西方支持他成为全球南方的领袖,以达到离间中国与“全球南方”关系的目的,这种企图也必定会失败。中国和“全球南方”争取建立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途径之一是通过金砖国家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的南南合作来实现。金砖国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第一次金砖国家峰会,可以看到金砖国家建立的初衷,就是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在过去15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金砖国家已经建立了政治安全、经济合作、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在机制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建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金砖国家的新开发银行的总部就在上海。2011年时南非加入金砖机制,这是金砖国家首次扩员。2017年在厦门金砖国家峰会上,中国提出金砖+的概念,金砖+合作机制。2023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峰会上金砖国家成功扩员,现在金砖国家有10个成员国,后面还有30多个国家在排队加入。这些国家之间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资源禀赋、形成互补的机制。今年金砖国家峰会将在俄罗斯的喀山举行,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希望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金砖国家之所以要推动这项工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这些国家在GDP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在全球经济治理上的话语权的失衡感到不满。2.美国频繁地利用升息和降息手段收割广大发展中国家,使得这些国家苦不堪言。3.金砖国家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对美国在俄乌冲突之后将美元武器化,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感到担忧。但是金砖国家并不打算取代美元,但是确实需要一种新的替代货币,或者是新的交易选择。另外在一些地区热点问题上,比如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金砖国家和美西方国家的观点也不同,他们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我想金砖国家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增强,但是金砖国家并不想完全取代现有的国际秩序,而是希望为现有的全球秩序提供补充性的和修补性的经济和外交的替代方案。向大家汇报这些。谢谢。▲与会部分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团调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后合影。图片源自:澎湃新闻。顾爱乐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EIAS)总裁非常感谢邀请我们来参加这次会议,来到上海。非常高兴。我们参观了今天的展览,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中国行走,第一次来到上海,看到非常多的景象,看了很多上海经济的发展,也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我观察到,1996年时我们领导人参观了上海,我们总理也来过中国很多次。事实上,我可以说在与上海合作的金融中心中,卢森堡是第一大投资地,跟上海有很多的合作。卢森堡也非常欢迎中国的投资者、欢迎欧洲的投资。我们那里也是金融中心,有很多银行、金融机构。卢森堡对中国的公司以及中国的金融机构有非常多的投资,很多中国主要的银行也在卢森堡设有总部,卢森堡和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合作传统,卢森堡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卢森堡和上海、和中国有非常多的历史往来和交流合作,包括双方在金融行业的交流,比如上海交易所与卢森堡交易所的合作。欧洲和中国之间有非常多的历史渊源,也有很多成功的合作经验。大家可能认为欧洲有27个成员国,那么欧盟为何不能以一整个国家的名义来进行合作,这从法律意义上不可能。欧盟不可能当作一整个国家来运营。欧洲有一些成员国和其他成员国行事方式不一样,不同的成员国跟中国的关系也不一样,不同的国家处事方式不一样,但我们总是可以找到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让中欧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坚实,找到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我比较看好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刘宗义先生刚才讲到“南南合作”,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非常快,甚至可以说某种意义上并不是发展中国家,从我的角度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中的一员,所以刘宗义先生能不能从这个角度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看法。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比如说,我们帮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是否有意义?因为中国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发达国家。中国已经和西方国家一样发达,为什么西方这些国家要说帮助中国变得更加发达呢?中国在发展上已经非常成熟,有些西方国家不能接受中国突然间又变成发达国家,成为他们的竞争国,他们不能接受。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西方国家应该尊重中国的发展。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从中国的角度,我们还是愿意称自己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跟世界上差距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宁可认为自己仍然是在发展中。一会请刘宗义先生回答。再请一位美国的专家发言,有请来自于乔治梅森大学的马克·罗泽尔先生。马克·罗泽尔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策与政府学院院长感谢邀请我来到明德战略对话,去年11月我在北京见了不同的大学领导,同行等等,我们当时也讲到,怎么样进一步在大学、学院层面进行国际交流。非常高兴去年能来到北京访问,也非常开心能够在疫情之后再一次见到大家,能够重新携手一起合作,让我们的联系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这一次来到上海,我们双方之间有沉浸式的对话,我是美国人,是乔治梅森大学政策与政府学院的院长,乔治梅森大学在弗吉尼亚州北部。我这次参会,最感兴趣的议题是大学、科研机构在区域发展上扮演什么角色。我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我们当时在美国谈论过,大学学院怎样才能成为经济发展主要的驱动力,以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大学也是非常好的平台,能够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我们能够持续更好地吸收到更多的海外国际学生,今天已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学生加入进来。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在上海、在中国的这些大学,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大学和学院怎么样更好地设立相关园区、项目等等,这些园区和项目如何能够成为区域发展的门户。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这正是这次活动的意义,我们作为人民大学的学者,非常愿意跟乔治梅森大学合作。第三位有请来自英国的罗思义。罗思义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我参加这个访问第一个目的,就是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第二个目的是怎么样更好地和中方之外的部门进行交流。我个人之前在伦敦市政府做相关政策的研究,我自己也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工作。首先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外媒对中国的描述。如果想要读《金融时报》需要花5美元,非常简单。我认为,这些媒体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金融时报》对中国的观点、观念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有时《华盛顿邮报》报道也并不是很准确。所以不同的媒体对中国的描述不一样。在很多年之前有些评判并不是那么的标准、客观。但是此次行程,我希望能更进一步了解真实的信息、具体的事实。我之前参与和中国高级官员之间有过对话,我和上海也有渊源。我之前在伦敦也参加了一个相关的政府对话,是一个英国的外交部召集中方和英方进行的会谈。整个会议形式非常正式,上海的市长做了演讲,讲上海市与伦敦市之间的关系,是个非常官方的活动。表达了上海和伦敦之间相互尊重,有非常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深厚的友谊。我在会议上讲版税、税务等等议题讲了5分钟时间,问了一些具体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也很开心参与那样的会议。谢谢。马吉特·莫尔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今天很荣幸跟大家交流。我第一次来上海是1988年,我很关注中国各方面对外开放的一些措施,张主任介绍了上海的状况,我想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结果,你们正在准备开展什么样新的试点?刚刚说准备到巴黎去考察,有时间也欢迎到经合组织,我们可以请一些专家来为你们介绍其他国家的情况。另外我想问谢主任,因为我关注金融,关注到对外资的开放,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方面的试点,在电子商务方面,上海开展第三方支付。这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这个试点有什么进展?是不是开展到其他地方了?因为外资企业在中国从事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是前提,如果第三方支付没有扩展到其他的地方,外资企业也没有办法准入。请问这方面有没有新的进展?以及如果有机会还是欢迎您到经合组织访问。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马吉特在巴黎工作,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家,在欧洲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研究中国40年,中文也特别好,也是人民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白轲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与国际事务教授非常感谢来到这里,非常高兴见到这么多同仁。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也想听到你们的回应,请问张忠伟先生,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香港在珠江三角洲有一个发展的规划,所以请您跟我们谈论长三角经济区和香港珠江经济发展区的合作,金融市场不同的支持,以及你们之间的合作,如果有一些竞争性的关系,这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金融市场高质量的发展很感兴趣,我想了解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在您的演讲中,我也听到您提出的一些方式、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我有一个问题给刘宗义先生。在全球发展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看到了发展的扩大。60年代的发展和现在不一样,当时中国的声音并不是特别强大。请您在这方面给我们做进一步的讲解。克劳斯·拉雷斯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很荣幸来到这里,我非常喜欢今天上午的展览,我看了一个非常有趣的3D电影。第一点,关于经济,全球经济现在都比较困难,包括中国、欧洲都有些困难。美国的经济稍微好一点。现在最紧迫的事情是需要更多的经济合作。昨天我也听到很多的介绍,目前我们正有步骤地加深合作。杰克·沙利文昨天和前天的访问,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它正是一种接触和克服困难,并试图确保关系不会失控的方式,但这种交流应确保是常规而不是例外。还有关于人文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应该进一步发展。昨天我听说只有1000个美国留学生在中国,这个数字低得荒谬,应该至少有1万或者2万的学生。现在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的数量比这个多很多,所以我希望能加强全球交流。第二点,关于“全球南方”,我也需要说几句。恕我直言,我真的不明白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和像中国这样的地缘政治大国是如何被视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这在10年或20年前是正确的,但现在不是了,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地认为中国是“全球南方”的一部分,中国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在东部。欧洲和中国必须加强合作,包括南非、非洲,有更大的合作,应该制定更多有利于合作的政策。我们一直在期待更好地合作。第三点,关于欧洲的角色,欧洲应该扮演中国和美国之间桥梁角色,以前扮演过,有好的成果,也有不好的方面。中欧之间也有一些困难,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欧盟有一些政策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做进一步的改善,以避免失去双方之间的信任。他们希望中国对俄罗斯关系不要那么好,要冷却一下。欧洲以外的国家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我并没有谈致命的武器。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比较紧密的,这对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有利。当一个国家帮助另外一个国家发展,比如在70年代、80年代美国帮助中国发展,变得更加强大,就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在50、60年代,美国也帮助欧洲大陆进行发展。然而,到后面又是竞争的关系。美国不希望看到竞争,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也像80年代的关系。一个国家帮助另外一个国家,变好之后,接受帮助的人变成了他的竞争对手,这是美国不想看到的。现在我看到中国和很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是类似的关系,这是比较自然的想法。包括美国和欧洲之间也是这种关系。这是我的见解。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美国学生最高峰时,在2016年、2017年,在中国大概有2万多美国的学生。2016年以后美国学生在中国就不断地减少。据我所知,最低的时候2022年大概只有300人。现在有1000人,我认为还是在增长,过两年三年还会更高。202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也同意扩大教育、留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工商界交流,我对此比较乐观。
9月2日 下午 6:05
其他

OECD中国经济研究主管在京开讲:中国还能长期增长吗?(附报名通道)

编者按: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多项推动中国改革的措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改革以实现长期增长,如何处理好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9月4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娜将做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区域国别论坛”,以“长期增长与结构性改革”为主题进行演讲。现将讲座安排如下。文末附报名通道可报名线下参会。讲座议程如下:长期增长和结构性改革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9月4日(周三)20:00-21:30主讲嘉宾马吉特·莫尔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嘉宾简介马吉特·莫尔娜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布达佩斯经济大学和立命馆大学硕士学位,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5至2016年被借调到中国财政部,协助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过去22年间在经合组织担任过各种职务,负责处理全球化、增长、生产力、宏观经济政策、服务和竞争等问题,2019年发表官方文件《通过更优整合中国市场实现区域潜力》(Realizing
9月2日 下午 6:05
其他

英国经济学家:经济疲软致英国社会隐患重重,工党处境艰难

编者按:近日,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参加明德战略对话2024上海站期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表示,正因为英国经济太弱了,无法独立于美国/欧盟,所以必须靠近其中一个。现将专访内容发布如下:“英国人要过一段苦日子了”。8月27日,今年7月刚刚上台的英国首相斯塔默做出了上述表态。在斯塔默看来,英国政府今年10月出台的第一份预算案“将是痛苦的”。这是继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指责上届政府留下220亿英镑财政亏空后,斯塔默再次就财政问题发出警告。据新华社报道,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今年第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6%,失业率降至4.2%,5月和6月通胀率均维持在2%。英国经济总体呈复苏态势,但挑战依然严峻。在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9月2日 下午 12:30
其他

美学者:不可否认!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中国视为榜样

编者按:来自美国、欧洲的战略学术界代表团正在中国探访上海、温州、义乌等地。全球中国研究网络创始人、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CGSRI)主任、卡帕多西亚大学教授图格鲁·凯斯金作为代表团的一员,在行程中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表示,我感受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和效果,看到中国在政治、社会、经济、科技上经历的巨大变化。▲点击查看视频在美国学者图格鲁·凯斯金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有着独特的视角和贡献,被许多发展中国家视为榜样。中国可以向其他国家提供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经验,在全球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特别在本世纪的第二个25年。01中国更快适应技术创新记者:能否谈谈您对中国和上海的印象?
9月1日 下午 7:33
其他

马丁·雅克开讲:中国崛起的向心力和西方衰落的离心力(附报名通道)

编者按:中国崛起与西方衰落是近年来国内外热议乃至争论的话题,这一现象对于中国与美国、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的经贸、安全、地缘政治关系都存在巨大的影响力。“东升西降”对国际秩序的潜在变革也被全球南方在内的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前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英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Martin
8月31日 下午 12:59
其他

美国顶级学者在京开讲:人口变了,美国政治怎么变(附报名通道)

编者按:美国的人口变化正在快速发生。随着移民的增加、一些少数族裔的高生育率以及老龄化白人人口的减少,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正在推进美国政治生态的变化与转型,这一现象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8月底,美国著名学者、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策与政府学院院长马克·罗泽尔(Mark
8月29日 下午 6:14
其他

当我们谈“美国战略界来中国”,我们谈些什么?

编者按:2024年8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将主办“‘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国际战略学术界走进中国(以下简称:明德战略对话)”活动。11位来自美国、欧洲的战略学术界代表将来到中国多日,先后深入探访上海、义乌、温州、北京等城市及乡村,与中国政府、企业、战略学术界代表深度对话。8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在国家发改委中宏网、观察者网发表文章《当我们谈“美国战略界来中国”,我们谈些什么?》指出,在中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谈如何更好地接触对方、更好地阐述中国、更轻松地与之交往,而不是“安全泛化”似的担心、害怕、警惕、防范。至少在当前这个特殊时代,拥有这份自信、开放的心态非常重要。现发布如下:▲8月28日,本文刊发在国家发改委中宏网、观察者网近几年,一提到美国时,中国社会舆论多半会有一些异样情绪,或觉得敏感,或莫名警惕,或害怕接触,当然,还有一些人仍存崇拜之情。这些非常态般的多元与复杂情绪,都算是当下中国人对外心理的时代特征。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更加常态化看待、更频繁地接触美国及其国民尤其是那些战略界人士?有一次我调研西南某省刚刚脱贫不久的一个县城,县长与我谈及许多国际形势,尤其热衷于讲述中美紧张形势下县域治理的压力。于是我调侃道,你这里离最近机场近3个小时车程,县城也见不到外国人,更谈不上美国人,为何要把中美紧张形势考虑到日常治理中的重要位置呢?还有一次我向中西部某地的一家国企老总推荐几位美国战略界人士和前高官的来访调研。这位老总很有兴趣,但很快回应当地保卫、外事、报批程序过于复杂,完全超出了当地接待能力,于是只能悻悻作罢。这些普遍存在于各个地方的亲历,恰恰反映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要改革的一条重点内容的紧迫性,即第十部分里的第41条“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要真正落实这条改革措施,最重要的落脚点在于,须扭转不愿、不敢、不想与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交往的氛围与环境。不可否认,近几届美国政府对华长期采取遏制政策,对来自美国的一些特殊人士当然应更重视。但另一方面,作为大国,同样也应有充足的自信去接触所有外国人,包括那些内心对华存有误解、偏见甚至不友好的美国人。革命年代、冷战年代,老一代中国领导人都非常愿意接触来访的外国人士尤其是美国人士。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更是多次强调加强民间友好和人文交流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与美国各界人士多次真挚互动,推动中美民间友好,提出“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2024年3月27日,习近平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指出“中美关系史是一部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过去靠人民书写,未来更要靠人民创造。中国有句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希望两国各界人士多来往、多交流,不断积累共识,增进信任,排除各种干扰,深化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高层亲力亲为地做美国人的工作,正是给各级政府、各个企事业单位、各个高校研究机构提供了示范。这正是我所在的智库近期承办为期一周“明德战略对话2024”、邀请10多位来自美国、欧洲的战略学术界人士来中国的重要背景。我们安排这些来自欧洲、美国的战略界人士调研开放最前沿的上海浦东、走访世界商品集散中心义乌、观察民营经济重镇温州,还引导他们看看新农村建设、逛县城夜市、作客企业主家,等等,安排许多批次的年轻人与他们面对面对话,让他们真实地体验新时代的中国,进而尽可能地重塑这些有影响力人士的中国观。▲点击查看视频从筹备安排看出,各级政府外事与宣传机构是有外事交往的潜在意愿的,只是希望在制度与氛围上还可以更加松绑。各个企事业单位是有国际交往的充足底气的,有位企业主说,让他们随便看嘛,没什么不能让他看的;还有一位当地机构负责人说,我们这里那么干净、安全、便捷、还有烟火气,美国人会羡慕的……可见,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所说的“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很有民间动力与基层活力的。关键在于,在制度设计和机制构建上,要更敢于善于释放这种动力与活力。事实上,新中国建设之初逐渐打破西方阵营的封锁,源于大胆地与西方交往与沟通。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力从弱到强、从国内走向世界,也是源于不断打开国门与世界融合。现在,世界处在新的动荡变革期,西方一些势力试图重新打压、封锁、遏制中国的强国之路,此时,更需要努力打破之、瓦解之,更要靠胆大心细、积极主动的交往与沟通。▲点击查看视频2024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适用免签政策来华外国人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海外传播中国的频次大涨,再次证明中国对多国实施免签政策以来、对外国主动接触交往的积极效应。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有一本非常著名的随笔集,书名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中用细腻的写作技巧记录了跑步的心理活动并延伸到人生态度,如“痛苦无法避免,磨难可以选择”、“不想跑步,所以更要去跑步”。把这个书名套用到当下中国智库与美国战略界的交往,或可用改为“我们谈‘美国战略界来中国',我们谈些什么?”,我希望是其中应有的含义是,“对美国斗合并行的痛苦无法避免,如何减少磨难可以选择”、“不想与遏华的美国交往,所以更要与之交往”。如果真有这种观念的转型,那么,回答“我们谈‘美国略界来中国',我们谈些什么?”答案是,我们应该谈如何更好地接触对方、更好地阐述中国、更轻松地与之交往,而不是“安全泛化”似的担心、害怕、警惕、防范。至少在当前这个特殊时代,拥有这份自信、开放心态非常重要。推荐阅读一个相当特别的美欧战略学术界代表团将来中国中央党校教授樊吉社:美国内政外交的AB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2024年第二次理事会召开速读美国顶刊13:美国学者反向辩驳,中美竞争造福世界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8月28日 下午 7:02
其他

一个相当特别的美欧战略学术界代表团将来中国

人大重阳网综合媒体报道:战略学术界的国际交流近期将有大动作。2024年8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将主办“‘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国际战略学术界走进中国(以下简称:明德战略对话)”活动。11位来自美国、欧洲的战略学术界代表将来到中国多日,先后深入探访上海、义乌、温州、北京等城市及乡村,与中国政府、企业、战略学术界代表深度对话。据悉,此次代表团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个来华的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团。世界处在新的动荡变革期,反全球化、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思潮肆虐,以研究全球各国战略走向为主要目标的学术界交流变得十分必要。202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曾表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是合作还是对抗,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8月27日 下午 5:47
其他

速读美国顶刊13:美国学者反向辩驳,中美竞争造福世界

编者按:近日,美国《财富》杂志网站刊发了密歇根大学荣誉教授肯尼斯·德沃斯金(Kenneth
8月25日 下午 12:30
其他

区域国别论坛第四讲:2024美国大选、俄乌战争和对中国的影响

编者按:2024年美国大选,无疑是影响全球变局的最重大事件之一。把脉美国大选与中美未来应成为当下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正式开设“区域国别论坛”,就每年全球各个区域与国别的热点话题开展系列探讨。2024年7月起,由人大重阳运营管理的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率先推出“美国大选2024与中美未来”系列讲座,邀请12位中美两国的知名专家公开线下讲述。(点击蓝色字体可查看往期讲座内容)本场讲座邀请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龚炯。他将以“2024美国大选、俄乌战争和对中国的影响”为主题进行演讲。现将讲座议程发布如下。文末附报名通道,可报名线下参会。讲座议程如下:2024美国大选、俄乌战争和对中国的影响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8月26日(周一)14:00-15:30主讲嘉宾龚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毕业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在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均有国际一流期刊论文发表。在2009年回国前,龚炯是美国有线电视实验室(Cable
8月24日 下午 12:33
其他

丁刚:拉美国家在美国压力下寻求新平衡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在“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在更广泛的全球范围内,美国的这种零和博弈策略越来越引发反弹,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反而会考虑,如何通过增强与中国的合作来平衡美国的战略压力。现将全文发布如下:美国人长期以来将拉丁美洲视为他们的“后院”。这一描述现在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散发着霸权陈腐气味的政治术语,虽然华盛顿的政客们仍怀有强烈的留恋。1823年的门罗主义为这一概念奠定了早期基础,声称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禁止欧洲的干预。在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大棒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拉美的干预。到20世纪中期,随着冷战开始,“后院”一词更加频繁出现,它象征着美国抗衡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随着冷战结束后拉美地区政治、经济的不断崛起,这一表述变得越来越淡漠。近年来,由于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日益紧密,“后院”这个词又重新被西方媒体提及。最近的消息显示,巴西总统卢拉计划在今年稍晚与中国领导人讨论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他还透露,巴西政府正在制定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案。这是巴西首次公开考虑加入该倡议。目前,南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没有正式加入一带一路。而巴西作为南美大国,一旦加入这一倡议,必然意味着该地区与中国的关系出现重要变化。这一局面表明,拉丁美洲正努力寻找在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中实现新平衡。在一个日益多极化且动荡不安的世界中,拉丁美洲需要为自身的发展探索独立、稳定的道路。这与中国正在努力推进的全球战略相契合。美国意识到了其“后院”正在发生的变化。近期,负责拉丁美洲防务的美国南方司令部负责人劳拉·理查德森将军建议,美国应考虑为拉美地区制定“马歇尔计划”。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美洲经济繁荣合作伙伴关系(APEP)部长会议上宣布启动西半球半导体倡议。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近期借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访问了巴西,也突出强调了美国对拉美的高度重视。美国媒体解读这些发展与美国的意图时,均认为这是为了应对中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然而,审视中国、美国和像巴西这样的拉美国家的对外政策的重点变化,可以发现,美国重新执行冷战时期的“后院”战略,可能并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中国和像巴西这样的拉丁美洲国家愿意推进合作?因为这种合作与双方的发展战略是吻合的,是为了寻求共赢。巴西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早已被公认是难以替代的。国际上有些人对巴西过于依赖向中国出口铁矿石、石油和大豆等原材料表示担忧。然而,中国在巴西制造业的投资以及对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项目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在环保技术方面的合作,已经显示出双方正在逐步扩大合作的领域。这些领域对巴西的发展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巴西经济的转型。如果美国真心愿意通过新的“马歇尔计划”来帮助拉丁美洲发展,拉美国家无疑会欢迎的,因为美国仍然是巴西等主要拉美国家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实际上,华盛顿在1980年代积极推动“华盛顿共识”的发展模式,而在1990年代遭遇失败之后,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个“后院”的经济发展,尤其没有帮助这些国家发展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长期计划,只不过是因为中国进入了他们认为的“后院”,华盛顿才感觉到了紧张。因此,华盛顿的战略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存在,虽然也会给拉美带来好处。为了最终削弱中国的影响力并将中国挤压出该地区,华盛顿将迫使拉美国家选边站,并就此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这会让拉美国家很难受。美国不大可能改变其在场上的角色——霸权,它不是一个参与者,它是要主导别国的发展进程的。在更广泛的全球范围内,美国的这种零和博弈策略越来越引发反弹,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反而会考虑,如何通过增强与中国的合作来平衡美国的战略压力。华盛顿面临的困境是,是否有长期的意愿、具备足够的资源将中国挤压出该地区,并迫使拉美国家接受其“领导者”地位。推荐阅读英国学者:中国比西方更讲文明中国外贸、外资、外事体制机制须朝更高标准迈进拉美8国30多位重要官员来人大重阳听中国发展课澳洲学者:北约请不要再拿“对中国的恐惧”当幌子了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8月24日 下午 12:33
其他

澳洲学者:北约请不要再拿“对中国的恐惧”当幌子了

编者按:近期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显著增强,企图通过武力遏制中国。北约加速东进亚太的步伐,暴露出其被美控制、固守帝国主义和冷战思维、鼓吹集团对抗的特征,将侵蚀地区地缘政治生态,威胁亚太安全稳定,对以东盟为核心、以对话协商为主的区域治理模式构成挑战。地区国家对此保持警惕,中国的战略定力也面临考验。近日,国际金融技术分析专家、澳中工商业委员会前董事会成员戴若·顾比(Daryl
8月23日 下午 5:33
其他

英国学者:中国比西方更讲文明

编者按:8月21日,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Martin
8月22日 下午 5:31
其他

拉美8国30多位重要官员来人大重阳听中国发展课

人大重阳网讯:8月20日,来自拉美地区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赤道几内亚、乌拉圭等8国相关领域的30多位司处级官员在商务部的安排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学习中国发展与国际投资的课题。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为到访官员作主题为《大国复利:投资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的授课。他分别从“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改革”、“中国2035畅想”等角度向各位外籍官员介绍中国发展成就以及投资中国的未来前景。将近3小时的专题讲座,现场官员讨论热烈,积极提问,交流氛围浓厚。此次授课内容源于人大重阳于2024年3月和8月发布的两份报告——《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8月20日 下午 5:32
其他

中央党校教授樊吉社开讲:美国外交的国内根源(附报名通道)

编者按:2024年美国大选,无疑是影响全球变局的最重大事件之一。把脉美国大选与中美未来应成为当下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正式开设“区域国别论坛”,就每年全球各个区域与国别的热点话题开展系列探讨。2024年7月起,由人大重阳运营管理的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率先推出“美国大选2024与中美未来”系列讲座,邀请12位中美两国的知名专家公开线下讲述。(点击蓝色字体可查看往期讲座内容)本场讲座邀请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樊吉社。他将以“美国外交的国内根源”为主题进行演讲。现将讲座议程发布如下。文末附报名通道可报名线下参会。讲座议程如下:美国外交的国内根源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讲座时间2024年8月21日(周三)18:30-20:00主讲嘉宾樊吉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主要研究中美关系、美国外交与安全战略。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工作二十余年,任战略研究室主任、军控中心副主任、《当代美国评论》创刊执行主编,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从事访学研究。主持人徐天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项目主管、副研究员合作媒体中国网、观察者网媒体支持新华社、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宏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报道、人民画报社、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长江日报、深圳卫视、湖北广电·长江新闻号、长安街知事、澎湃新闻、腾讯新闻扫描小程序码报名现场参会报名截止时间:8月21日中午12:00下场讲座预告:【第四场】龚炯《2024美国大选、俄乌战争和对中国的影响》人大重阳君回应读者留言:感谢读者一直以来对人大重阳的支持。因大家非常关注“美国大选2024与中美未来”系列讲座每场的具体议程,为此人大重阳君建立了“人大重阳活动通知群”,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进入群内,每场活动的具体议程及报名通道将同步发到群内,如不便入群也可持续关注人大重阳(rdcy2013)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推荐阅读全文发布:一份被18国媒体引述的中国智库报告速读美国顶刊12:美国能恢复核试验吗?吴晓求教授最新演讲,解析思想创新与金融强国强烈推荐95岁学者大作:警惕“中国中心论”,重读中国文明史//
8月19日 下午 5:31
其他

全文发布:一份被18国媒体引述的中国智库报告

编者按:2024年8月5日《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发布后,18个国家的30家媒体用7语种报道这份中国智库领衔的研究报告,总点击量超1亿,对国际、国内社会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发挥了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报告系统阐述了过去的12年里,中国在反贫困、反孤立、反污染、反腐败、反霸权和反危机等六个方面进行的伟大斗争,及对2029、2035年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七大畅想。现将报告全文发布如下: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国更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国际形势巨变,中国开启全面深化改革。2012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600多份改革文件,督促各个部委与各级政府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60项改革任务已总体完成,实现了世所罕见的成功改革实践。●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144次提到“改革”,12次提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了13个部分的“系统部署”,让世界看到中国已持续了45年并仍将继续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勇气、定力与毅力。●改革是持续动态调整的宏大事业,更是须不断保持勇气、定力与韧劲的艰难实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进程。改革是艰难的,但中国人民的信心是充足的。●继2024年3月31日联合五国智库共同发布《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研究报告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进一步梳理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按照国际语境,将2013年以来中国推行的诸多改革攻坚措施总结梳理简化为六大类,即反贫困(Anti-Poverty)、反封闭(Anti-Blockade)、反污染(Anti-Pollution)、反腐败(Anti-Corruption)、反霸权(Anti-Hegemony)、反危机(Anti-Crises),六大类措施均取得明显成效,改革攻坚获得突破性进展:——反贫困:中国把贫困治理摆到治国理政的最重要位置之一,分阶段详细制订脱贫计划部署落实,全国上下合力完成全面脱贫攻坚。2020年底中国实现全面脱贫,2012—2020年累计脱贫9899万人,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2020年达12588元。——反封闭:中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如切实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宏观调控能力、大幅鼓励市场化创新、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扩大加深市场开放规模程度等。这些措施不仅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还突围了外部科技封锁,经济质量得到质的提升。2012—2023年,中国科研经费占国民收入比例由1.91%升至2.64%,达到世界高研发强度国家水平;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由4.5万家增至46.5万家,据估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由4%增至15%左右。——反污染:中国发布多份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重大改革政策与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2012—2023年,中国主要生态环境指标逐年改善,单位GDP能耗下降2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反腐败:中国针对腐败采取了系统性国家立法、整合反腐机构、强化反腐部署等措施。反腐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期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64.8万余件、处分457.3万人,追回外逃人员至少11946人,追回赃款约477亿元。——反霸权:中国坚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在多个场合反复重申中国永不称霸,并承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情形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2018年3月,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2024年7月,在北京见证签署《关于结束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至2023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投入约10000亿美元,在全球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当地直接创造42万个就业岗位。——反危机:中国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相继出台修改20多部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法律、110多部含有国家安全条款的法律法规。形成了适应我国战略安全环境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确保了金融与房地产风险可控,严厉打击网络电信与跨国诈骗取得实质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扩大开放绝非轻轻松松,而是不断需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精准前瞻与战略决断;需要根据自身能力与目标导向,进行持续规划与持续落实;需要妥善处理国家社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完成矛盾分歧协调与利益统筹;需要直面反华势力对中国的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实现围堵突围与发展突破。●新时代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但中国社会当前碰到并感受到了一些改革难点,可能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人们期许程度很高,阶段性超过了社会能够承担的上限,在中国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大家对美好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在居住、医疗、出行、教育、分配等方面;二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个别官员、事件成为害群之马,极大损害社会满意度;三是,外部因素影响了改革开放进度,特别是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对中国改革进程造成了阻碍;四是,改革进程不可避免地使部分群体因利益调整倍感阵痛。●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依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有关经济、民主、文化、民生、环境、社会治安、国家治理的7个方面聚焦,我们对2029、2035年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有七大畅想:——经济更稳健:2029年,中国新质生产力继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超过20%,世界500强企业超过40%来自中国,中国持续成为各国企业、个人最喜欢的投资热土。国内各类经营主体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国有企业向关键型命脉型行业集中并大量承担尖端科技攻坚,民营企业无论大小一律有平等获得市场各类资源的机会,外资企业完全享有国民待遇。203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多数行业科研制造能力达世界一流水平。——民主更丰富:2029年,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更为健全。人大代表更具代表性,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在2020年末94.5%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2035年,人民民主参与机制更加完善,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前通过全渠道收集成千上万条意见,基层数据在治国理政中发挥更大作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持续用民生保障民主,基本医疗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更容易获得,并在当前各自95%覆盖面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实现基本保险全覆盖。——文化更出圈:文旅产业持续火爆,2029年对中国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以及落地签的国家超过100个、2035年超过120个。2035年,中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人民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文旅产业更加火爆,人均每年国内跨地域出游次数超过5次,全国超过三分之一人实现出境旅游。——生活更舒适:2029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由高迈向极高,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国民收入结构逐渐呈“橄榄型”,“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2035年,中国人均月收入有望突破1万元,越来越多的人将过上各自心目中的好日子。——环境更绿色:2029年,“碳达峰”目标提前实现,之后平均每年将比上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4亿吨,成为年减排量最高的国家,半数以上城市转型“绿色城市”。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球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国家更安全:2029年,中国成为全球综合安全程度最高的国家。实现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国产大飞机年产量突破100架。2035年,国产大飞机年产500架,新增10个驻外保障基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数及数量进一步增加,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每年200—300次,甚至与世界各国共同谋划在月球上共同建设人类的太空基础设施,为人类文明的长久安全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步伐更坚定:2029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党的自我革新相辅相成,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从蓝图走向实现,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再向前进一大步,人均GDP达到准发达国家水平。2035年,一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将以前所未有的文明面貌傲立在世界东方。导语:继续把改革推向前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举行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激发人们对中国改革的深度思考。《决定》144次提到“改革”,尤其是12次提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并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了13个部分的“系统部署”,让世界看到中国已持续了45年并仍继续在前进的改革毅力,也让世人惊叹于中国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稳定任务所体现的改革智慧,更令国内外观察者们洞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改革所聚焦的重点领域及阶段性、渐进性要完成的目标。改革需要超乎寻常的毅力。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序幕,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再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把改革视为“永远在路上”的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没有任何一个执政党能够连续45年且还在持续不断地将改革事业往“前进”的方向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建成,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600多份改革文件,督促各个部委与各级政府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掀起了10多年来波澜壮阔、披荆斩棘、履险如夷的改革航程。从数字经济的蝶变腾飞到科技创新的潜能激发,从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到清洁能源的跨越增长,从基础设施的全球领先到城市治安的持续稳定,从精准扶贫的全面胜利到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从“一带一路”的全球布局到开放事业的巨大突破,过去10多年的这些显而易见的国家进步,都是源于2013年以来中国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始终沿着正确航线向更深水域、更广天地的方向坚定前进,是相当不容易的。近半个世纪的改革进程始终保持在一个正确和积极的大方向,没有引发社会失序混乱,没有爆发对外战争冲突,没有导致族群分裂仇视,没有发生重大政策颠倒反复,没有滋生严重金融危机,没有被新一轮科技革命所淘汰,环顾世界各国的改革史,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做到了。这是中国应有的改革自信,也正是中国表现的改革奇迹。对于如此世所罕见的成功改革实践,不可否认,当下中国社会碰到并感受到了改革难点,出现了一些对改革效果的漠然、抱怨、牢骚甚至批判、否定的声音,更有甚者还炮制了所谓的“中国改革停滞倒退论”。这些消极论调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同样也需要从更深层的角度进行剖析和驳斥。我们必须要重新调适对改革的认知与预期。不能只看到一些领域的改革步子小了就惊呼改革不动了,却看不到这些领域的改革“骨头难啃”了、进入深水区了;不能只看到“从0到1”的重大改革措施少了就误以为改革停滞了,却看不到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推广的成效多了;不能只看到个别领域的整治力度强了就歪曲为改革倒退了,却看不到改革带来的系统重塑与利益重构;不能只看到经济下行压力大了就误以为改革失效了,却看不到中国的经济增速与社会发展仍在世界名列前茅的基本事实。当然,没有一个国家的改革可以做到十全十美,也没有任何一个阶段的改革可以做到所有人的利益都不被调整,更不可能会有一项改革措施可以做到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改革是持续动态调整的宏大系统工程,更是须保持定力与韧劲的艰难实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进程。在这个伟大进程中,我们有信心乐观地展望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所提到的2035年之前聚焦的七个领域,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推进这些改革聚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注重突出重点、注重改革实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定能真正实现。对此,中国人民的信心是充足的。01新时代改革开放攻坚与成效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充分肯定了中国此前34年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绩,也指出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长期积累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为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在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特别强调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出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改革举措,并在此后形成一系列配套文件,不断落实新时代改革开放部署,成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按照国际语境,我们将2013年以来中国推行的诸多改革攻坚措施总结梳理简化为六大类,分别是反贫困(Anti-Poverty)、反封闭(Anti-Blockade)、反污染(Anti-Pollution)、反腐败(Anti-Corruption)、反霸权(Anti-Hegemony)、反危机(Anti-Crises),六大类措施均取得明显成效,改革攻坚获得突破性进展,这些生动实践正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应有之义。●反贫困(Anti-Poverty)应对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有约2.5亿贫困人口,到2012年下降至9899万人,脱贫仍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把精准扶贫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2013—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长,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65亿元,较2013年增加1084亿元,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计3520亿元,较2013年增加2790亿元。2021年2月24日,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12—2020年,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2015—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贫困人口受教育年限从2013年的人均6.9年提高到2020年的7.8年;2000多万贫困患者及时得到救治;通过交通、教育、健康等方面扶贫,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提升,贫困人口生活状况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摆脱贫困的重心由脱贫攻坚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随后,有关部门围绕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中国在反贫困方面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意味着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不仅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他国家制定减贫方案提供了生动可靠的实践参考。2.反封闭(Anti-Blockade)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时的中国经济存在利益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深层次体制障碍等诸多问题与挑战。不久之后,一些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华经济封锁与科技围堵,极大增加了中国经济提质升级的难度。对此,中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如切实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宏观调控能力、大幅鼓励市场化创新等。同时,中国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扩大加深市场开放规模程度、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引进来”同时大力推动中国企业利用已经积累的资金和技术“走出去”。这些措施不仅使得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还让中国得以突围外部科技封锁,经济质量得到质的提升。▲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政府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与质量双双取得巨大进步,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多项体现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出现跃升。2018年4月起,《科技日报》推出系列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刊登的35项中国可能被海外反华势力“卡脖子”的关键先进制造业产品与技术,提醒国人应当继续奋发图强。到2024年7月,专栏中的35项仅剩光刻机、光刻胶、高端制程芯片、航空设计软件、航空适航标准等极少数核心技术未被中国掌握,而在锂电池隔膜、激光雷达、高端焊接电源等领域,中国制造的研发与工业制造能力都已做到世界顶尖水平。2023年,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调研后认为,中国在其关注的
8月18日 下午 12:30
其他

贾晋京:“系统集成”这四个字可解释改革的核心

编者按:2024年8月5日,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点击蓝色字体可下载查看全文)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贾晋京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现将其现场发言内容整理发布如下:今天是8月5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的全面暴跌提醒我们,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什么说股市暴跌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呢?我们可以设想一个问题:是否有可能召开一个重要会议,规划五年或十年后的股市点位,并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股市不会跌至某个点位以下,以保证其安全?这种会议是否有意义呢?事实上,三中全会与这种方向是没有关系的。我们是否可以规划股市?如果我们能够设定股市的目标点位,防止其暴跌,是否就可以避免今天全球股市的暴跌?答案是否定的。这并不是因为技术上做不到,而是因为这样做没有实际意义。若我们这样操作,股市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和意义。如果我们能确定股市的点位,那还要股市做什么呢?因此,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设定股市目标点位的方法来推动改革,而应该深入理解中国的三中全会是如何推进改革的。理解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法,我们不应该拘泥于逐条解读300多项改革措施,而是要抓住其前面几条的核心原则,在理解了这几条的基础上,再去看具体措施,就能更好地理解改革的核心。可以将其浓缩为四个字——"系统集成"。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改革的整体方向和目标。系统集成作为改革的方法论被多次强调,不仅仅是在这次三中全会,而是在每次谈论改革时都会提到。系统集成的定义是将原先独立的系统整合成一个整体。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现在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建立了许多系统,每个系统在其领域内称为系统,比如医疗系统、体育系统、工业系统等。系统集成就是将这些不同的系统整合到一起。举一个系统集成的例子:奥运会。奥运会的运动员是通过积分赛选拔出来的,这种积分系统就是一种系统集成的结果。全球的体育赛事通过系统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积分系统,这样每个赛事都成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改革中,系统集成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意味着经过系统集成。我们将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提高了效率,使资源配置更加丰富和立体化。这就是系统集成的实质。系统集成带来的结果是我们在三中全会中看不到具体的指标,比如到2029年或2035年的人均GDP是多少。这与我们不能通过规划股市点数的方法来推动改革是一个道理。全球经济体系正在发生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整个体系。股市的功能是形成预期,但它无法反映整个经济体系的变化。三中全会旨在引领经济体系的变化,进行体制改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系统集成,而不是简单地规划数字目标。系统集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改革的实效。改革的实效体现在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每一次党的大会都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与资本主义体制不同,后者以资本为中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按照收入来衡量,而是根据人所获得的福利和能力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的是与人直接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而不是简单的货币符号化表达。因此,三中全会是通过系统集成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会议。以往的一五到十四五计划建立了许多系统,而这次则是系统集成的全面实践。推荐阅读18国30家媒体7语种报道这份中国智库领衔的研究报告印度学者:包括印度在内“全球南方”应熟知中国改革进程房宁:世界在颠簸,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关键期陈文玲:2035年我们会建成什么样的中国?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8月15日 下午 12:31
其他

18国30家媒体7语种报道这份中国智库领衔的研究报告

编者按:2024年8月5日《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在发布后的10多天,仍持续发挥着国际影响力。报告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承办,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地缘政治经济研究小组、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合作举办,中外10多位专家学者,与来自英国、德国、波兰、新加坡等12个国家驻华外交官及外国媒体记者齐聚,共议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攻坚成效。据统计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阿联酋、澳大利亚等6国10家境外媒体以英语、俄语、日语、阿拉伯文、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等7个语种进行了报道;国内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近30家媒体参会报道,总点击量超1亿,对国际社会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发挥了实质性的促进作用。现将中外媒体重点报道情况整理发布如下:外媒报道▲外媒报道截图《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报告发布后两周,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俄罗斯《生意人报》、俄罗斯要闻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巴基斯坦外交洞察、阿联酋通讯社、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南华早报》等10家境外媒体以7个语种报道会议内容。澳大利亚8月7日,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刊登了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的署名文章《中国六大鲜为人知的斗争和胜利》,以英语、日语、阿拉伯文、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等7种语言版本刊发,表达在过去的12年里,中国在反贫困、反孤立、反污染、反腐败、反霸权和反危机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伟大斗争,呼吁各界重视这些成就。次日,香港《南华早报》对文章内容进行了编发,继续引起新媒体和文章留言区的热议,有留言指出,对于国家来说,希望是进步的动力。俄罗斯俄罗斯《生意人报》关注中国在2035年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尤其提到中国大部分行业的科技实力届时将达到世界水平。俄罗斯要闻网援引报道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制度将形成,这有助于中国更深、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微博重点关注未来1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留言赞同了这一观点。俄罗斯自媒体“太空时代编年史”在社交软件Telegram引用报告观点:“到2035年,中国每年将进行200至300次航天发射。太空发射次数的大幅增加与部署数千个卫星星座的计划有关,目前中国正在实施该计划。”
8月14日 下午 12:30
其他

印度学者:包括印度在内“全球南方”应熟知中国改革进程

编者按:2024年8月5日,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点击蓝色字体可下载查看全文)研究报告。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默罕默德•萨奇布(Mohammed
8月13日 上午 10:02
其他

房宁:世界在颠簸,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关键期

编者按:2024年8月5日,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点击蓝色字体可下载查看全文)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房宁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现将其发言实录整理发布如下:当今世界风起云涌,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日渐白热化的美国大选到俄乌战争、加沙战争再到剑拔弩张的西太平洋的局势,年初也是在这个地方,在人大重阳第十届宏观形势论坛上,我提到了世界将进入一个颠簸的时代,看来此言不虚。越是在变动不居的时代,人们越是要张望未来,对未来的形势做出有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以至于提出正确的应对之道,这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早在2023年4月份,一年多前,美国著名的右翼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就制定了一份长达922页的研究报告“2025计划”,对未来的世界格局美国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大量的详尽建议。今天人大重阳研究院联合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国的智库学者推出《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这是一份颇有份量的智库报告,对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提出了应对之策。这份报告将经历未来十年国际风云变幻的检验,我们也将见证未来十年世界局势的变迁。行百里路半九十,当前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正处于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既有机遇,更有挑战。从世界多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所获得的经验看,工业化、现代化的最后阶段是困难最多、风险最大的阶段,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工业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但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与各国所经历的情况一样,中国经济也逐渐转入了从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的演变,甚至经历了近十年的经济下行期。在这个期间加之国际形势、外部经济环境以及突发的大规模的传染病的影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如何认识和评估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制定出保障中国现代化事业获得最终成功的一系列的理论、战略、策略和政策,这就是我们智库包括智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责无旁贷的历史的责任。近年来,国际学术界以及我国的学术界越来越多地提到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今天,我借此机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为主组成的一个多国政治发展比较研究课题组,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当中做了一个大规模的调研,也就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社会转型问题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中我们有一个重要发现——社会结构转型对现代化、工业化完成的重要意义。如前所述,工业化、现代化一方面带来了发展,一方面也带来了问题、矛盾和风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历史进程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实现了工业化,跻身于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也称这些国家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但是也有不少国家在经历了一段发展之后出现了社会动荡,最终未能实现现代化,甚至倒退成为了所谓的“失败”国家。为什么在战后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国家成功了,一些国家失败了?通过多国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化率的问题。我们发现凡城市化率达到65%以及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最终大多数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即使在这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冲突与动荡,但也都经受住了考验,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国家在亚洲的是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而另外一些国家,在城市化率低于65%以前就遭遇了社会的冲突与动荡,最终被中断或大大地滞缓了现代化的进程,有的处于长期的停滞状态。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国家在亚洲则是菲律宾和缅甸。这项发现,我们认为实际上与中等收入陷阱是暗合的。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从经济的视角观察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瓶颈。而城市化率这个问题则是从社会转型、从政治学的视角去观察工业化、现代化遭遇的瓶颈问题。为什么城市化率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国家成功与失败倒退的一项带有重要的识别意义的相关因素呢?甚至成为一种外在的标志?我们认为高城市化率实际上体现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新型社会结构的产生,以及在这种新型的社会结构之上的社会精英阶层的整合、以及社会保守意识的形成。所以,新的结构、精英阶层的整合和保守意识,我们称之为现代化转型的三项基本条件。当前,中国正好处于实现现代化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其中也必须面临着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城市化率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按照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所描述的目标,其中就有一个城市化率的问题。我不知道诸位注意到没有,过去中共提出社会发展愿景时都讲“两个一百年”,一个一百年就是2021年,中共建党一百年;还有一个是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年。但是在十九大上,又在这两个目标中间加了一个时间节点,就是重阳研究院的这份报告中提到的2035年。大家可能没太注意这个问题,但是作为研究者,作为行家,我们很快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当时中国的城市化率(同等国民待遇的城市化率)大概是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从中共十九大到2035年,如果GDP年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到2035年中国同等待遇的城市化率正好可以达到65%。谈到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要注意到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中国的户籍制度。中国的户籍制度把中国居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居民,一部分是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实行不同等的国民待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这种情况不断得到改变,目前中国的城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65%。但是,如果按照户籍计算,也就是按照同等国民待遇计算尚未达到60%,至少还差六、七个百分点。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城市化率的迟缓将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风险,也就是对在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形成的城市白领和农民工这两大新兴社会群体造成压力、造成冲击、造成威胁。而中国的城市白领和农民工是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最为脆弱、问题最多的两大群体。所以,未来十年,像研究报告当中提到的,如果再加一个2029、2035,那是中国成功地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而这个关键的关键就是同等国民待遇的城市化率的问题。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的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顺利、能够成功,也希望人大重阳在内的中国的智库为我们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多的智力的贡献。推荐阅读陈文玲:2035年我们会建成什么样的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未来六年,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保持4.5%-5%外媒7大语种刊文:中国六大鲜为人知的斗争和胜利加拿大学者:这份中国报告提醒西方,别想得太美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8月12日 下午 12:31
其他

陈文玲:2035年我们会建成什么样的中国?

编者按:2024年8月5日,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点击蓝色字体可下载查看全文)研究报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发表主题演讲。现将其发言实录整理发布如下:非常高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这次论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国智库学者合作,撰写了《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研究报告,我是非常赞赏的,人大重阳研究院有很多力作影响很大。这批年轻人敢想敢干,会想会干,会传播,对于形势跟得紧,很多研究报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战略导向,很值得学习,特别是值得我学习。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全面理解党中央深化改革的部署,高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推动实现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全面创新,未来中国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确实,思想革命和制度创新应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应该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没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人们就会对人类和世界前途,或者自己国家的前途感觉迷茫,就会被历史上短暂的、表象的、虚假的种种现象所困惑,甚至产生误解、误判、误读甚至走入歧途。而选择的方向一旦出现问题和偏颇,人们就会沿着错误的道路和思路向下发展,要想再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就将非常之高昂。现在对中国经济怎么看?对于整个世界怎么看?认识问题和预期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刚才朱光耀部长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发言,具有引领性、前瞻性和前沿性,朱部长列举的这些数据都表明,在这样一个纷杂纷纭的变幻状态中,国际国内都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怎么预判?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当前所遇到的困难所迷惑而吓倒?如何不被国际上一些带节奏的错误舆论所引导,这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认为,资本主义理论已经难以解释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西方国家遇到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体制性、制度性、机制性问题。从深层次上说,即使现在的原创理论,很多都跟不上变化的时代了。美西方这些年虽然在攻击中国、抹黑中国、遏制中国甚至围堵中国,但是收效甚微,或者起到了很大的反作用力,受到了很大的反噬。比如美西方想遏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展开了一场芯片大战,拜登上台后围绕芯片开始进入科技战的主战场,但是经过这三年半,加上特朗普时期的四年,一共是七年半的努力,去年中国芯片已经成为出口的大项,今年上半年1-6月份大陆芯片产业的出口额高达5427亿元,同比增长了25.7%。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量为3514亿块,今年的芯片出口将会成为超过石油和所有产品的第一大类产品。根据国际半导体协会SEMI发布的预测报告,2030年之前,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未来全球约60%的成熟芯片预计都将在中国生产。特朗普任期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和贸易战的时候,我们芯片进口最高的年份达到4400亿美元,也是我国进口的第一大类商品,现在将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这说明在美气势汹汹的压力面前,我们看到了自己通过努力创新的未来。我们知道,中国一定会有未来,在中美这样的竞争博弈中,中国会通过努力,补短板、锻长板、突破困难。这个非常艰难的竞争与博弈的过程,在一些人失去信心和勇气的时候,我们的举国体制、中国科学家、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供应商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的努力,为我们创造了反败为胜的今天。这就说明,只要我们不被这种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没有创造不出来的奇迹。与此同时,我们现在遇到了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三年疫情导致存量问题还有相当长的一个消化期,或者说疤痕效应还在继续延续。我大概算了一下,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支付的医疗费用的总支出超过20万亿元,在2022年疫情最严重的这一年,医疗费用总支出8万多亿元,现在大家觉得财政困难,实际上和当时的超规模支出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支出在增加,一方面收入在减少,那能不带来财政困难吗?修复起来确实要有一个过程。第二个方面,中美大国竞争博弈给我们带来了冲击,包括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对(中国)贸易的冲击、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冲击。现在,中国对美出口比2017年下降超过20%,因为很多商品美国不让我国出口,包括对新能源汽车,美国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特朗普时期对5500亿商品加征最高25%的关税,到拜登后期电动汽车一下加征到100%。美国违反WTO
8月11日 下午 12:30
其他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未来六年,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保持4.5%-5%

编者按:近日,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点击蓝色字体可下载查看全文)研究报告。会上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影响及相关数据发表了主题演讲。8月9日,观察者网刊发其演讲全文,现发布如下:在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不到一周的时间,经外交学会的安排,我会见了一个由十几位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组成的国际企业家代表团。协调人是欧亚集团中国事务负责人华自强先生,他曾经是美国国务院、中国屋的负责人,现在是欧亚集团中国事务负责人,他作为协调人组织这些大的跨国公司的企业家来到北京,目的是了解三中全会的决定,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他们企业集团业务的影响。我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他们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也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一个是2029,一个是2035目标,希望有更深入地了解,但他们了解这个决定的重要性和影响的,在做出他们的判断之前,他们有自己基本的一些情况,是基于他们自身的判断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对未来世界走向的影响,是不是可能出现两个对立的集团,经济上两个平行的供应链?三中全会公报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他们希望提出一些具体数据,由中方在这一情况下对公报的内容进行分析。我想他们提出的数据是真实客观的。第一个数据,中美在世界经济的占比近半。2023年全球经济总规模105万亿美元,美国和中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规模27.36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规模17.66万亿美元。中美两国经济规模加起来占全球经济接近45%,这是就GDP的总规模的测算。▲2023年中国和美国经济规模在全球的占比近半。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作者画图第二个数据,中美贸易额在全球占比五分之一。这些跨国公司的企业家有国际贸易数据、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分布的状况。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4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15万亿美元,商品加服务总额63万亿美元。中美两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基本一样,都是6.85万亿美元。结合第一个数据可以看出,在经济规模上美国全球第一位、中国全球第二位,两国加起来占全球经济总规模接近45%。但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63万亿,中美各自只占6.85万亿。▲2023年中国和美国国际贸易规模在全球占比。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作者画图实际上,这些企业家关注的是什么?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中美两国是不是要建立两个平行的全球供应链。而且现在美方通过构筑小院高墙,通过对特殊产业、特别是芯片产业和电动汽车的特殊补贴,企图使产业、制造业回归美国。通过包括出口管制在内的各种措施,通过一些对华经济的、贸易的制裁措施,减少对华的经济合作程度。这确实影响了中美的经济关系。在这种情况下,11月6日还要进行美国大选,共和党纲领又提出了要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地位,同时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世界的回答是坚定的,我们坚定不移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尽最大的努力,使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前进,同时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融合。这些跨国公司的企业家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了解的深入程度,甚至都不次于国内的同事。他们真是认认真真地学习,逐字逐句地体会。他们说得很清楚,因为这是同他们自身在华业务、同他们自身在全球的业务布局紧密相关的。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这些跨国公司企业家得到了信心,得到了鼓舞。我也和他们探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确指出,如果中美建立两个平行的供应链,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7%,最坏是12%。所以,我们也当场算了一下,这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量是7万亿-12万亿美元,这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担的。第一个问题,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同世界紧密交融,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也是世界的利益所在。第二个问题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中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家非常关注,目标是什么?实现路径是什么?保证手段是什么?因为世界需要了解,特别是跨国公司企业家要了解,他们的在华业务是如何在中国发展中受益,而不是受到影响,这个在做生意是天经地义的,他们是非常了解中共的目标。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目标,现在是2024年,我国的“十四五”规划是2021年-2025年,这是“十四五”规划的五年,“十四五”规划的起点2021年中国经济总规模101万亿人民币,中国的人均GDP是超过了1万美元。在2019年中国第一次超过1万亿美元,到2021年这个数已经达到12617美元。2020年是10276美元,“十三五”远景目标是要在2020年的基础上人均GDP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GDP总额达到200万亿人民币,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大家非常清楚,2023年底是126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是12594美元,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但是要明确,从明年开始到2035年,11年间GDP年度增长率要达到多少,这确实是大企业家们非常关注的。因为他们对这些数据都很了解,这些数据是国际货币基金都确认的数据,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57-2023年中国人均GDP的增长情况(单位:美元)
8月10日 下午 12:30
其他

外媒7大语种刊文:中国六大鲜为人知的斗争和胜利

编者按:近日,近20国外交使节、媒体和学者关注报道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领衔的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8月7日,澳大利亚知名网站《珍珠与刺激》头条半通栏位置刊发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中国六大鲜为人知的斗争和胜利》一文就该报告核心内容的评论文章及其英、日、阿等7种语言版本。8日,香港《南华早报》再次刊发这篇文章,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现将中、英文版刊发如下:▲8月7日,澳大利亚知名网站《珍珠与刺激》头条半通栏位置刊发本文西方媒体分析人士大多未能理解最近在北京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启动的改革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每届中央委员会都要召开七次全体会议,而第三次全体会议尤为重要,因为它经常推出重大政策方向和改革。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变为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改革,确保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奠定了基础。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体会议闭幕,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西方分析人士常常低估中国务实发展方针的延续。持续改革会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民主国家,政治候选人竞选时承诺改革,但一两届任期过后,可能并没有什么实际改变。即使实施了改革,也不能保证继任者不会推翻前任的改革措施。然而,中国把改革当成一场接力赛,每一代领导人都会把接力棒传给下一代。2012年习近平执政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面临重大挑战。过去12年,中国努力解决六大问题——贫困、孤立、污染、腐败、霸权和危机——这些问题经常在中国政治话语中讨论,但西方媒体却很少关注。1反贫困2020年底,中国宣布消除极端贫困,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前十年实现这一里程碑。2012年至2020年,近9900万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有效的减贫行动之一。2反孤立为应对美国的高科技封锁和贸易限制,中国致力于实现技术独立。2012年至2023年,中国科研经费占国民收入比重由1.92%提高到2.64%,科研投入全球领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4.5万家增加到46.5万家,芯片自给率由15%提高到40%以上。3反污染中国正在领导世界上最大的减排行动。2012年至2023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以上。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60%左右;中国光伏产业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产量和产能占全球80%以上。4反腐败打击腐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12年至2022年,中国反腐行动查处了457.3万名官员和腐败分子,追捕了11946名逃犯。5反霸权中国一贯反对霸权行为,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宪法赋予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平等合作,推动伊朗与沙特和解、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和解。6反危机过去12年,中国出台和修改了20多部涉及国家安全、应对房地产泡沫、打击跨国诈骗和网络犯罪的法律。当然,六大斗争取得的进展并不能掩盖仍然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国家发展下一阶段的目标。正如邓小平时代的成功改革也不免为未来领导人留下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样,过去
8月9日 下午 1:20
其他

美国亚洲协会学者两月三度访人大重阳

Choyleva)一行于6月5日访院交流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合作等话题。6月12日,美国亚洲协会董事会联席主席、巴里克黄金公司执行主席约翰·桑顿(John
8月7日 下午 6:42
其他

原普京经济顾问:中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编者按:2024年8月5日,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点击蓝色字体可下载查看全文)研究报告。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原俄罗斯总统普京经济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8月7日 下午 6:42
其他

四国合作智库报告:2029、2035年,中国将迎七大质变

编者按:2024年8月5日,四国合作智库研究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点击蓝色字体可下载查看全文)研究报告。当晚,报告相关内容引发国内外媒体追踪报道,央视新闻重点解读报告内容,《中国日报》(China
8月6日 下午 5:36
其他

12国中外学者官员媒体出席,关注这份重磅报告

Glaziev),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政治学教授、地缘政治经济研究小组联合主任拉迪卡·德赛(Radhika
8月5日 下午 8:50
其他

速读美国顶刊11:经贸这块压舱石能阻止战争吗?

编者按:近日,达特茅斯学院政府学教授、斯德哥尔摩大学客座教授史蒂芬·布鲁克斯(Stephen
8月4日 下午 12:30
其他

吴晓求:金融的价值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举办的“2024国际货币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金融,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的景气;金融更是一种杠杆,如若运用得当,便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前行。现将发言全文发布如下:今天主要讲讲金融的价值,都是金融知识中的常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社会开始对金融有各种议论。主要认为,在中国,金融的作用有限、金融从业人员收入太高、金融领域腐败现象严重。对所有的腐败现象,都绝不姑息。但据我个人观察,金融领域的腐败大概与中国社会的腐败程度的平均水平差不多。至于金融的作用,还是要正确认识。关于金融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本科阶段讲授《金融学》课程时,老师们就已经讲清楚了。这里不妨温习一下。一般说来,金融主要由货币、机构、工具、市场、中介、交易者(包括融资者和投资者)等元素组成,体系外部还有监管者和央行。这里暂且不议监管者和央行的作用,仅就金融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大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定价的作用。金融的定价作用,主要是通过货币作为一般等价交易的功能来实现的。没有金融的这种定价作用,任何交易都无法进行。金融或货币的定价功能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原点。二、支付、结算和清算的作用。在经济和贸易活动中,货币通过金融体系发挥着重要的支付和清算作用。人类社会早已告别了物物交换的时代,也告别了贵金属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时代,以纸币和各种票据为支付手段的时代似乎也正在被基于科技进步的新支付业态(包括数字化支付)所取代。我们要深刻理解,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支付业态的变革对经济活动和消费模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今天所发生的支付业态的变革,是一种基于技术进步而引发的新的金融脱媒。新支付业态脱的是传统支付的媒。支付业态的变革来源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革,得益于金融创新的推动。支付业态的变革,既大大提高了金融支付的效率,也改善了支付的安全水平。三、融资的功能。融资功能既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完成,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前者主要形式是银行贷款,后者则主要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证券化金融工具实现市场化融资。随着金融结构的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作用,通过市场融资将是一种新的趋势,这正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底层逻辑。从另一个角度看,金融的这种融资功能,对企业和市场投资者而言也是一种创造流动性的过程。在金融波动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金融的这种流动性创造功能对于金融机构和市场渡过难关特别重要。四、资源的聚集和跨期配置。这本质上是储蓄到投资的转化过程。这种资源聚集是基于信用、透明度和特别准入机制,因而是相对安全而有效的。它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需求变化,推动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的扩张和增长。五、风险管理功能。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未来也是不确定的。通过多样的金融工具可以管理或对冲风险。这其中,衍生工具是最重要的风险管理机制。必须明确,衍生金融工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工具。六、金融正在从主要创造货币流动性到创造货币——资产两重流动性的时代。金融功能的这种结构性转型,预示着金融的不确定性在加大,社会可运用的总资产在大幅增长。金融资产正在成为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主要类型。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大,风险定价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基础。不确定性的提升,增大了市场的风险溢价。金融或市场收益率明显具有风险收益率的特征。七、在中国,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其中,市场化是起点,法治化是基石,国际化是路径。金融的强大,既以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强大为前提,更以国家软实力为基石。国家软实力来自于完善的法制和尊重规则的契约精神,来自于社会和市场足够的透明度。所以,金融的发展本质上也就是经济的发展。从一个均衡趋势看,
8月1日 下午 5:32
其他

人大校长林尚立《求是》重磅发文,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席理事长林尚立在《求是》2024年第9期发表文章《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现将全文转发如下:现代化发展的规律表明,民主化与现代化相生相伴,既是现代化的前提,也是现代化的使命之一;既是发展现代化的手段,也是发展现代化的目的之一。在领导和推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坚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探索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民主,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0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力探索和建构在形态上能满足中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国家发展和治理要求,在功能上能造福人民、和谐社会、兴旺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真正意义”的民主。这种“真正意义”的民主,不仅要真实,而且要管用,不仅能让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能实现国家有效发展。在建设“真正意义”的民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创新便捷、有效的民主形式。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的人民民主,在价值引领上形成了人民至上、保障人权、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体系,在制度安排上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权利行使上形成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体系,在权力规范上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为民所用的规范体系。实践表明,在人民民主制度下,人民完全能够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同时,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和人员必须完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在理论、实践和制度上同时具备“真正意义”的民主,确保了人民能够在国家治理全过程行使民主权利,促使国家治理全过程以民主方式、按民主程序展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这是闭幕会后,代表们走出人民大会堂。新华社记者
7月31日 下午 5:45
其他

到底谁在转向封闭?英国学者质问西方媒体怎可如此荒谬!

编者按:近日,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在《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一些西方媒体宣称“中国正在转向封闭,寻求与美国和欧洲脱钩”的说法极其荒谬。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反观美国和欧洲对他国加征关税、在技术领域滥用制裁。很明显,正转向封闭的是美欧,而非中国。现将全文发布如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1978年后,中国一再强调“开放”一词,清楚地表明面向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是中国政策的一大重心。这既是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也是从世界经济利益出发。二战后,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从1978年到2022年,世界人均GDP增长313%,生活水平平均增速亦大致相同。中国人均GDP增长3033%,其他大型“全球南方”国家——印度、印尼、越南、土耳其等,以及其他国家人均GDP增长也非常快。经济全球化促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程度的减贫。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已有12亿人摆脱了世界银行定义的国际贫困线——首先是中国的8亿多人,其次是印度的2.4亿人,然后是越南的3000万人和其他国家的近2亿人。这些成果表明,一些西方媒体宣称“中国正在转向封闭,寻求与美国和欧洲脱钩”的说法极其荒谬。当“开放”给中国带来这样的成就时,转向封闭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与绝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一样,中国希望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因为经济全球化给它带来了亮眼的经济发展。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正在转向封闭——对他国加征关税、在技术领域滥用制裁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议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关税。因此,世界正在形成一种模式: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大型经济体GDP快速增长并追求经济全球化,美国和欧洲则转向封闭并自食其果——美国GDP年均增速略高于2%,欧洲为1%。“开放”,即经济全球化,在中国和“全球南方”取得如此成功,是因为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行事顺应经济全球化进程,而美国和欧洲却没有。经济全球化印证了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观点——一个试图纯国内发展、与国际贸易相对隔绝的国家,不会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展,因为它将不可避免地壮大低效经济行业。没有一个国家生产所有东西都可以实现最高效率。如果它试图搞保护主义/自给自足,就会在生产可以从国外更便宜买到的东西上浪费资源。因此,要实现效率最大化,一个经济体应该专注于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并通过将这些产品与其他国家生产效率更高的产品进行交换,来参与全球分工。原则上国际分工与国内分工没有什么不同。国际贸易是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优势的一个方面。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追求以下这些其他优势。具体而言,它必须通过对运输、通信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投资,使国内劳动分工程度日益提高成为可能。它必须将越来越多的资源分配给专业研发,越来越多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寻找最便宜的能源供应商。它还需要和平的环境,以便促进贸易发展——这意味着奉行旨在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因此,内政外交政策必须一体化。这是中国,也是其他成功的“全球南方”国家所做的。中国和东盟生动践行了这一点。这使经历了朝鲜战争、越战等严重军事冲突的东亚成为一个同时拥有国际贸易、投资与和平的地区,从而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它们奉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国内政策。美国和欧洲则与此相反。美国的基础设施已经破败不堪,而其GDP的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军事和效率低下的医疗系统上,与任何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更高,预期寿命则更低。欧洲没有寻求和平发展,而是听任北约挑衅性地东扩,在乌克兰引发了自1945年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冲突,并切断了西欧与其最廉价的能源来源——俄罗斯的联系。可见,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方面取得了成功,因为它们奉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内政外交政策。美国和欧洲奉行的政策背离经济全球化发展逻辑,因此遭受失败。希望美国和欧洲能改变政策。但现在是中国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并取得成功,而它们则在转向封闭。推荐阅读访华为,对话吴晓求、胡锡进……40多位企业家在人大重阳热议“走出去”人大原校长刘伟论如何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速读美国顶刊10:中美贸易若脱钩,哪些“渔翁”能得利?中印学者罕见对话:2035,中国GDP第一、印度第三?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7月30日 下午 5:31
其他

访华为,对话吴晓求、胡锡进……40多位企业家在人大重阳热议“走出去”

人大重阳网讯:2024年7月26日-28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行知丝路研究院联合举办“当前全球形势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内部研讨会,来自全国47家知名企业负责人通过深度对话、走访调研等形式,共谋中国企业发展与国际化之路。在三天活动里,人大重阳先后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吴思科,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姚培生,重阳投资合伙人、人大重阳客座研究员舒泰峰,《环球时报》原总编辑胡锡进和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为企业家分享对国内外形势的独到看法。▲人大重阳带领企业家们参访华为北京会展中心7月28日下午,人大重阳带领企业家们前往华为北京会展中心参访,深入了解行业巨头的运营模式与未来展望,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工程师、华为科学家胡善勇热情接待并做了详细的讲解介绍。参加此次内部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浙江、山西、辽宁、江苏、山东等地的47家企业,据了解,这些企业资产规模在10-300亿元不等,对“走出去”均有较强意向,企业负责人对国内国际形势有强烈的了解需求。▲学员们分享心得来自山西晋城的企业家唐秋金向学员们分享了学习心得,她认为“人大重阳真正了解企业家“走出去”的需求,做了一个很好的项目,也达到很好的效果”。来自四川的企业家孙环忠在现场向人大重阳预定了下一个海外研修计划名额,希望能够在人大重阳的组织下,走向国际,了解国际。来自陕西的企业家丁慧向学员们介绍了国际研修的经验,并以“高端大气上档次”来总结在人大重阳的研学心得,认为其在此次活动中收获颇丰。这是2024年7月人大重阳继“中国领衔智库和企业家代表团俄罗斯行”后组织的又一场企业“走出去”活动。人大重阳长期致力于推动国家区域国别研究以及中外人文交流,将继续推动中国企业家走出去,为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支持。推荐阅读人大原校长刘伟论如何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速读美国顶刊10:中美贸易若脱钩,哪些“渔翁”能得利?中印学者罕见对话:2035,中国GDP第一、印度第三?彭博、路透等美欧亚12家媒体引述这篇重磅文章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7月29日 下午 6:11
其他

人大原校长刘伟论如何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了系统部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在核心期刊《国际治理》2024年第11期总第419期刊发文章《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转发如下:▲本文刊发在《国际治理》2024年第11期总第419期。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摘要宏观政策的意义在于修复市场,中国之所以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是因为市场力量的修复取得了成效,也就是宏观政策、扩大内需政策取得了成效。市场需求的修复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在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发点、落脚点才能聚焦到修复市场、培育市场力量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互相协调;进一步通畅市场流通机制,发挥货币政策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市场主体力量,全面恢复投资需求;培育和壮大消费需求。正文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出现一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市场需求。正如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修复市场需求,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统一,最关键的就是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01宏观政策的意义在于修复市场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尽如人意,宏观经济指标达成不够满意,不仅是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胀率这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一些问题。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失衡的关键原因就是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受到了冲击,容易导致经济增长出现问题。因此,要克服宏观经济失衡、避免经济衰退,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最关键的是需要宏观政策和调节能够起到修复市场、恢复市场的作用,然后通过市场的力量再去克服经济失衡,拉动经济增长。宏观政策直接去拉动增长,在危机很严重、冲击很深刻的时候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经济的均衡收敛根本上是要通过市场力量的修复。宏观政策真正的有效性在于修复市场、恢复市场力量的作用程度有多大,而不是长时间地依靠宏观政策直接去带动增长,更不是用行政手段取代市场。它是要通过宏观政策和各种体制性的措施,去修复市场机制,完善市场竞争,恢复市场力量。政府调控和有为的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要对政府调控的作用形式和地位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在方式上,不是依靠政府的宏观政策直接去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均衡,而是要有效地针对市场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逆向调整。宏观政策是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调控作用的,而不是超越、否定、替代市场。中国经济经过这几年考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各方面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力量不够。我们现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恢复,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际上也是因为市场力量的恢复和修复取得了成效,也就是宏观政策、扩大内需政策取得了成效。所以,不是政府政策本身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而是政策修复了内需,内需活跃了,拉动了经济增长。02市场需求的修复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高,按不变价格计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3%。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2022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为数不多实现了正增长的国家,但是从我们的发展历史来看,2022年是经济增速比较低的一年。对其原因我们讨论了很多,不能说2022年中国的宏观政策力度不够,因为那一年我国的宏观政策力度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相当强的。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原因在于受客观原因限制,有效的市场需求出了问题。虽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是市场需求本身还相对不足,特别是“三驾马车”中长期排在第一位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消费,受到了冲击。2022年出现了一个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0.2%。对此,国家采取了一些政策,特别是政府直接投资,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1%,这主要还是政府力量在起作用,包括国有企业投资在内的逆向调节,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对消费的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是,由于市场整体还没恢复,政府和国有经济政策性的对冲,它的效果还是有限的。所以,2022年的经济增长率还是比较低。现在经济开始恢复,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之所以能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最关键的还是实现了市场需求的修复。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了7.2%,突破了47万亿人民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这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之所以能恢复,还是市场最终需求开始修复了。现在经济回升向好,但宏观经济增长还面临一些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讲“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接踵而至”中的第一条是“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2%: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下半年是在7%以下,所以,全年增速是7.2%。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突破了12万亿,总的规模不小,但是增速还不够高。促进消费增长是当前经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再看我们的投资需求。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增长很快,对冲了消费需求降低的部分作用。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总量超过了50万亿人民币,名列世界前茅。具体分析四个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趋势可以发现,2023年第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5.1%,和2022年全年持平。1—6月增速是3.8%,1—9月份是3.1%,1—12月份全年就是3%。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突破了10万亿的规模。这还是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市场的投资需求尚不稳定。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为什么基础不牢固?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场需求的修复不尽如人意。所以,宏观政策要拉动经济从失衡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朝着均衡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聚焦在修复市场需求,恢复市场力量。03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宏观上是均衡的,微观上是有效的,结构上是协调的,发展上是安全的,国际上是开放的(也就是高水平开放),这五个要素归结到最后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条件?那就是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统一。从宏观上来看,高质量发展就是稳健均衡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在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发点、落脚点能够更好聚焦到修复市场、培育市场力量上。也就是说,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支撑。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今年7月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其主要议程之一。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国家治理体系方面,将会提出一系列政策的顶层设计,各界都非常期待。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依靠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实现去年47万多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万多亿的投资规模,今年第一季度超过了10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2万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关键所在。同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有部署和要求。这些方面的制度如果不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的竞争就不能实现,宏观政策就不能充分调动市场力量、不能真正培育有效的市场需求,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就会打折扣。实现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互相协调。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4%,其中税收收入增长8.7%。而去年全年GDP增速为5.2%,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我们看到,今年财政政策开始调整,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3%,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部分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2%左右,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9%。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使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保持同步、一致了。进一步通畅市场流通机制,发挥货币政策效能。当前有一些人在质疑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今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2023年12月末是292.27万亿元;今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9.93万亿元,2023年末为378.09万亿元。我们可以发现,M2增速非常快,去年广义货币(M2)增速是9.7%,狭义货币(M1)增速是1.3%,这意味着不少钱没有花出去,而是转换成固定存款了。今年第一季度这个情况有所改变,广义货币(M2)的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增速都明显放慢了,分别是8.3%和8.7%,开始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这意味着,市场传导机制和市场力量的培育还有可以发展的空间,市场通畅的话,货币政策就能有效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市场主体力量,全面恢复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也是观察宏观经济数据的一个重要方面。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7.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还是这样的结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8%,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大多是规模过亿元的、投资密度大的投资,这样的数据说明我们的投资结构在改变,资本密集度、技术水平在提高。从市场运行来说,这类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国资国企。2023年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4%,今年第一季度的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7.8%。对应的民间投资,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是0.5%,有所改观,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不够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在国有经济能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市场各个主体的力量,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可持续。培育和壮大消费需求。消费疲弱也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方面。消费需求为什么不足?其背后有很多原因,从最简单的来看就是收入预期不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消费与收入紧密相关,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中位数33036元,是平均数的84.2%,增长5.3%,增速比GDP增速高了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比GDP增速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GDP增速快。这种情况值得深入分析。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不仅仅是简单的消费者,他们还是农户,是生产者,他们收入里很大一部分是不用于消费的。所以,真正看消费增长是不是和GDP增长同步,关键是看城镇居民,看他们的收入、消费是否同GDP同步。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也是基于这方面原因。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出现一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市场需求。修复市场需求,最重要还是完善市场机制,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此,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已经成为当下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不仅仅是“关键一招”,更是“制胜法宝”了。宏观经济的均衡和稳健发展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我们应当满足这种要求。推荐阅读吴晓求:法治的力量与制度的作用彭博、路透等美欧亚12家媒体引述这篇重磅文章英国学者:我非常喜欢中国“不吹嘘,干实事的性格”速读美国顶刊10:中美贸易若脱钩,哪些“渔翁”能得利?重要!重要!重要!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就能看到“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7月28日 下午 12:31
其他

速读美国顶刊10:中美贸易若脱钩,哪些“渔翁”能得利?

编者按: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西方经济完全脱钩可能代价高昂。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使全球GDP减少约7%,损失相当于7.4万亿美元,约为法国和德国经济规模的总和。7月15日,《外交政策》专栏作家、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地缘经济高级政策研究员阿加特·德马雷(Agathe
7月27日 下午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