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讯 | 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西安圆满召开

语言服务
2024-09-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带一路西安实践研究院 Author 西安实践研究院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4月20日至21日,由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以“语言、身份与社会互动”为主题,汇聚了包括斯坦福大学、约克大学、拉筹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15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的16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语言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陕西省语言学学会会长邢向东、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会长段建军、陕西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柯西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杜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学清、西安石油大学文学院柯卓英、陕西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合作处文通、西安市教育局国际交流合作处韩宁宇、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放合作处吕超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董洪杰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外15个高校的16名专家学者通过特邀报告,围绕“理论与方法前沿”、“语言教育与传播”、“语言与社区”展开了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语言文化演变与交流的新篇章。


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邬连东致辞


开幕式上,副校长邬连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表达了通过国际论坛激发更多对语言文化研究兴趣的期望,并希望通过学术交流促进语言的发展,将其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世界和平的桥梁。


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现场


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现场


董洪杰教授主持特邀报告并作论坛总结


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和人类学佩内洛普·埃克特教授分析语言变异的发展特点,探讨语言变异研究的“三次浪潮”理论。她指出,社会语言变异的研究呈波浪式发展,第一波浪潮始于对语言变量与宏观社会结构相关性的分析,第二波浪潮则转向对当地群体和实践社区的研究。第二波的系列研究表明,变异是一个强大的指向性系统,能够表达社区内全方位的社会差异和关切。由此引出了第三次浪潮的基础——意义这一社会语言变异的核心,说话者的能动性是意义构建的核心,并且这个过程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作用。第三次浪潮研究的重点将说话者和社会秩序相互联系起来,研究独具特色的言语实践中的意义建构。


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和人类学教授佩内洛普·埃克特作特邀报告


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周庆生提出移民语言适应论,认为移民语言的可分为顺外传内(传承)、同外弃内(同化)、隔外存内(分隔)、融外削内(融合)、游外离内(边缘化)5种语言适应的选择策略或选择类型,描述了移民语言适应的双维度特性、历时性、多样性、长期性、调适性、双向性和多面性,论证了移民语言适应的研究范式。


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周庆生作特邀报告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田海龙从言说者的语言变异与其个人人格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语言变异现象。通过观察中国言说者在发表个人意见时使用“我认为”这一表达方式的差异,探讨这一言说特征与言说者个人人格的关系。应用“呈符化”的概念工具分析其符号过程,阐释这一语言特征的使用与言说者自信的人格之间的象似性,进而建立起关于该人格的“感觉质”。认为中国文化关于“我认为”这一表达方式的模式化观念特征导致了对言说者自信人格的感觉质的形成。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田海龙作特邀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赵蓉晖结合城市社会学思考国际化城市的语言治理。研究以民族志方法实地调查当代国际化城市的多语生活,探讨为维护城市发展所需进行的语言治理,特别是针对非主流语言人群所做的努力。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1)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环境和语言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2)这类城市的多语共存规律是什么?(3)如何在语言多样性背景下达成人群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城市的有效治理?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赵蓉晖作特邀报告


中山大学教授丁建新就语言与性别问题展开讨论,指出人类的语言是异质(heterogeneous)的,随着种族、阶级、年龄等维度而变化。而横切在这些维度之间的,就是语言的性别问题。


中山大学教授丁建新作特邀报告


拉筹伯大学语言学教授詹姆斯·沃克探讨语言变异的共变性,即不同语言特征之间的相互关联。报告以加拿大多伦多(一个多民族城市)的语音变异和加勒比海东部小岛贝奎亚的语法变异的共变分析为例,通过使用约束对应分析这一统计技术,可以在由语言变体定义的多维空间中定位每个地区的说话者。在这两种情况下,共变分析都表明,说话者的选择并非独立运作,而是与社会环境的各个元素相关联。


拉筹伯大学语言学教授詹姆斯·A·沃克作特邀报告


罗马尼亚锡比乌卢奇安·布拉加大学副教授米哈伊·鲁苏基于“关键地名研究”理论讨论世界足球场命名所呈现的语言景观特点,探索这些体育场的命名带来重要的文化后果以及关键的象征意义。得出如下结论:(1)以前足球运动员和其他与体育相关的人物(如经理和俱乐部官员)命名,(2)因命名权合同以私人公司和企业赞助商命名,以及(3)以政治人物(如国王、女王、统治者和政治家以及其他非足球公众人物)命名。这些名称能够封装文化和纪念意义、政治世界观以及经济利益。



罗马尼亚锡比乌卢奇安·布拉加大学副教授米哈伊·鲁苏作特邀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党怀兴就汉字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汉字学作为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其话语权理应掌握在我们手上。当前,汉字学话语体系建设需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加强自身理论建设,立足汉语汉字研究实际;其次,做好汉字学术语翻译工作,促进汉字国际传播,进而提升中国语言学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党怀兴作特邀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远新从借词和语码夹杂、借用类型和借用关系、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和词语借用、借词的类推和扩散、正确认识对待借词的态度与借词使用的结构性差异、语言规范和借词的社会使用六个方面论述与借词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认为适应本族语的发音特点、音节结构、韵律特征和构词规律,虽然是衡量外来成分能否“安家落户”的重要指标,但外来成分能否进入、以什么方式进入本族语系统,不能忽略说话人的心理接受度、认同度,不能忽略大众的社会使用。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远新作特邀报告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约克大学教授保罗·柯斯威尔以伦敦为例研究都市新接触方言问题。研究关注过去40年西北欧城市出现的既有语言的新变体,即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以不同的熟练程度习得当地语言,而他们的孩子则获得类似“母语”般的熟练度。在不同程度上,这些讲话者的语言变体与既有的变体有所不同,这自然引发了关于这些变化背后机制的问题。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约克大学教授保罗·柯斯威尔作特邀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辉结合人工智能与诗歌创作,就人工智能写诗的演进、问题与前瞻展开讨论。他指出,人工智能写诗使诗歌创作实现了从“人的创作”到“机器智作”的巨大飞跃,是现代技术与诗歌艺术融合发展的一大体现。从人工智能写诗的哲学起源入手,可将其80年来的历史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兴盛期和成熟期。然而,当前人们对人工智能写诗尚存在一些争论:如人工智能写诗的“制作”和“创作”问题,对人工智能写诗的态度及人工智能诗歌的著作权归属问题等等。随着人工智能文明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写诗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辉作特邀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安琪从《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出发,思考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策略。她认为,从教师个人视角来看,可以基于IMPG模型,构建“学-用-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总路径;从组织机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持续的教师教育与培训,优化教师教学研究环境,建立良好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安琪作特邀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默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为例,讨论学习者身份与动机在口语熟练度中的作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本研究揭示了以下结果:(1)学习者身份可以直接影响汉语口语熟练度,不同的学习者身份对汉语口语获取有不同的影响;(2)学习动机直接影响汉语口语的准确性;(3)通过学习动机,学习者身份间接影响汉语口语的获取;(4)学习者身份显著影响学习动机。为第二语言获取领域的身份理论贡献了新的见解,揭示了个体因素的作用。此外,研究建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的教师应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身份,以提高他们的口语熟练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默作特邀报告


此次论坛讨论内容覆盖社会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思潮、移民语言适应、城市语言治理以及国际中文教育等多个热点议题。这些讨论不仅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和理解,激发了参会者对语言学及文化研究的热情,推动了该领域的学术进步和发展。 


董洪杰在论坛总结时表示,语言文化国际论坛作为一项“一带一路”国际学术交流的专题项目,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五年来,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十余国的六十余位学者,为国内外学界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语言文化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还为推动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互鉴与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西安文理学院将秉承语言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传统,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合影


本文来源:一带一路西安实践研究院


会议、讲座、研修及赛事信息发布

语言服务公众号协助发布会议、讲座、研修及各类赛事信息,有需要的负责人可联系语服君(微信号:yuyanfuwu2023)洽谈发布事宜(添加时请备注“信息发布”)。




前沿


赛事 | 2024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
赛事 | 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报名将止(附历年真题)
赛事 | 第三十六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附竞赛原文及历届参考译文)
前沿 | 去联合国做翻译啦!2024年联合国中文笔译类竞争性考试开始报名前沿 | 第六届中国语言智能大会论坛
前沿 | 首届新时代语言生活与治理学术研讨会
前沿 | 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征集论文
前沿 | 《语言文字应用》青年学者论学第三期:语言融合研究与通用语言普及
前沿 | 第十六届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
前沿 | 2024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七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前沿 | 北京语言大学第八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前沿 | 第二十三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24)
前沿 | 第六届认知语义学国际研讨会
前沿 | 第十六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暨第十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
前沿 | 第二届儿童语言、语音获得与认知发展国际研讨会
前沿 | 第九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征稿启事
前沿 | 第十一届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前沿 | 丝绸之路语言学国际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
前沿 | 第十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预通知(免会务费)
前沿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外翻译传播高端学术研讨会(免会务费)前沿 | 2024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征稿(免会费)
前沿 | 第二十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免会务费)
前沿 | 第十届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免会务费)
前沿 | 纪念吕叔湘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前沿 | 第十届方言语法博学论坛(免会务费)前沿 | 2024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免会务费)前沿 | 2024年“国际中文日”学术论坛(免会务费)前沿 | 大咖云集!第六届认知语义学国际研讨会
前沿 | 大咖云集!2024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即将开幕
前沿 | 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征集论文
直播 | 2024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日程发布
前沿 | 第一届批评话语研究前沿论坛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20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3


点击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前沿资讯



今天有“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