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开不了学的17岁小学女生,需要送教上门

项栋梁 建设性意见 2024年08月30日 21:22

一名出生就同时患有脑瘫、视力障碍和肢体障碍,出生不久妈妈就离家出走由奶奶带大,家里距离最近的小学13公里山路,距离市里最近的特教学校50多公里的女孩,


她要怎么上学呢?


答案是上不了的……


普通小学不具备照护和教育视障儿童的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她也上不了,因为不具备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



14岁的时候,她还不会发完整的音节,不能独立上厕所,害怕接触奶奶之外的任何陌生人。


你觉得她还有必要上学吗?


答案是很有必要。


一方面,虽然因脑瘫而有一些智力障碍,但她本身生理条件是具备说话能力的,只是奶奶的精力只够照顾她的温饱安全,也没有要培养她自理能力的意识和条件。


另一方面,她没有任何同龄的玩伴,整个成长过程中日常接触的只有奶奶一个人,极度缺乏人际交流与社会接触,也严重影响了语言能力发育和心理健康。


万一,其实都不算是万一,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当奶奶离她而去,即便有福利机构接手,她又如何承受得起生活剧变的冲击呢?


所以必须要上学!


必须得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穿衣吃饭如厕的基本自理能力,还有适应与陌生人接触的基本社交能力,她才有可能作为一个人有尊严地活下去。


那要怎么办呢?


答案是『送教上门』


这是我今天在湖南省醴陵市均楚镇军山小学里学到的一个新词。


今天来这里,是撮合一家爱心企业给军山小学的孩子们捐助营养餐,我们来实地考察。由于地处偏远且经济落后,附近两个村还有几十个孩子尚不具备去镇里上学的条件,军山小学六个年级加幼儿园一起才不到80个学生。人数最多的五年级18个孩子,人数最少的一年级才8个孩子,但学校还是得开着,不能马上撤并。


就是这样一所自身都举步维艰的小学校,承担起了给附近村子两名残障学生送教上门的职责,上面提到的残障女孩婷婷(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每两周一次,军山小学的刘厚志老师和同事需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婷婷家里给她“上课”。说是上课,其实也教不了什么文化知识,更多是教她说说话,带着她活动一下有行动障碍的手脚。最最重要的,其实是陪她说说话,让她有一个短暂的接触社会的窗口时间。


刘老师告诉我,经过3年的送教上门,现在婷婷已经能够适应接触陌生人,会表达简短而基本的生活用语(虽然发音还不准确),也能胜任自己穿夏天的薄衣服了(穿厚重冬衣仍然需要协助)


对17岁的婷婷来说,她距离社会意义的“成年人”还很远很远,可能此生都遥不可及,但是现在,她距离成为一名有基础自理能力有基本生活尊严的人,已经触到了真实的希望。



如果送教上门做到一周一次,每天一次,婷婷的情况会不会更好些?应该是会的。但至少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当地财政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支撑做到每天一次送教上门的程度。


在社会福利没能完全兜底的地方,有一些『杯水车薪』式的努力,改变不了谁的命运,但也的确在让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多一点点尊严。


眼见于此,我也委托刘厚志老师带过去一点点心意,希望婷婷和小锦的生活多一点点亮光。




一点建设性意见:


上联:为世界做一点微小贡献

下联:给生活添几分明媚春光

横批:既要还要


这是今年春节我给自家拟的春联,也分享给大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设性意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