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做一个“有用的人”之前,先要学会“做个人”!

如是大牛哥 头牛大观 2023-06-22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

随着这个周末过去,一年一度的高考季也宣告结束。很多读者朋友在后台留言询问我关于孩子应该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前两天本来想给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写一封信,但我想说的话其实在去年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链接放在今天的文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高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过程的统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那一刻以外,还有一个不亚于考试本身的重要事项。那就是填报志愿、选择专业。说这是中国的孩子们走上人生道路时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丝毫不为过。这个时候,很多理想可能都会被迫给现实让路。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选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最重要的参照系就是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又可以被拆分量化为,能赚多少钱,工作环境怎么样,压力大不大,以及有没有再进一步成为“人上人”的机会等等。

先分享一点我自己的经历吧。我是1995年参加的高考。那一年,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与家里处于“冷战”状态。在整个高考过程中,从填报志愿到考试再到后来的入学等等,全部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我很清楚的记得,当初最想报考的是法律。后来因为“一模”成绩不理想,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就改成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第二志愿是“土木工程”。第三志愿是大连海事学院的“远洋船舶驾驶”。最后是被第二志愿录取。而我当年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专业选择,并不是怀揣着什么拯救全人类这样的远大而崇高的理想。最主要也是最朴素的理由就是——挣钱多。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想法。我的原生家庭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知识分子家庭。说句往自己脸上贴点金的话,我也算是从小生活在大院里的“科学院子弟”。而我从小学到初中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但事实上,在那个年代里,知识分子是完全可以和贫穷划等号的。老读者知道我以前讲到计划经济的时候多次举过“分房子”的例子。就是因为我从小便生活在那样的氛围中。平时看起来谦逊有礼的知识分子,往往会在三件事情面前打得头破血流。分别是,调级,涨工资,分房子。我记得那年头好像涨一级工资是8块钱。但是这区区8块钱,就可以让知识分子放弃尊严,让一个平时人畜无害的人变得歇斯底里。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哪怕一辈子在建筑工地上风吹日晒、在远洋船上忍受寂寞,也不愿重复我父母走过的道路。我想,即便是今天,有类似想法的朋友也应该不在少数。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XX市政设计院,也算是事业编的单位。但是仅过了一个月,我就忍受不了那种压抑的氛围和按部就班的工作,更反感于虚伪的逢迎和两面三刀。于是毅然决然的辞职去了外企打工。放下画建筑图纸的笔,做了一名普通的商业广告美工。在那个年代,能做出这样的选择的人其实并不多。毕竟,屈服于现实远比追求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更容易。而我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得益于我在大学中学到的三个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很多年后我曾经想过,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我可能会选择哲学、历史、心理学、电影编导这些专业。但人生从没有假如。

我讲述自己的这段历史,其实是想告诉年轻的朋友们我对于选择专业这件事的理解。你选择的专业很有可能和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并不重合。你大学里学习到的知识,到社会上很可能是已经落伍的。那么,你又该怎么办呢?宇宙的尽头也并不仅仅是考公,还会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精彩。上大学,无疑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但它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上大学的目的,也绝非仅仅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这,恰恰是当前的大学很难为学生们做到的。这就需要年轻的朋友们在上大学期间实现良好的“自我教育”。你真正不能放弃的最本质的专业是,做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件工具,一具傀儡。让自己摆脱对“标准答案”的依赖。不要在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代,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像一台机器。

在此,我想给年轻的朋友三点建议。

首先是,多接触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大学里的时间相对自由。尤其是对刚刚经历过魔鬼式高考训练的人来说,这种没有人监督的学习氛围简直太幸福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如果你的大学没有聆听名师讲堂醍醐灌顶的畅快;没感受过学生社团里争论的激烈;没经历过与友校竞技时的碰撞和欢呼;来不及对心仪的TA做出情窦初开的表白;错过了在图书馆占座的斗智斗勇;也不曾有结伴旅行的精彩回忆;甚至都没有机会好好的打一场架……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因此感到遗憾和自责。尽管造成这种结果并不全是你的错。但毕竟你才是那个要为自己负责的人。所以,在大学里一定要勇敢的去尝试接触一些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要学会绕过课本看人间。


其中关键是开放式的阅读和独立思考。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从高中毕业以后便彻底告别语文的类型。建议多看些与考试成绩无关,与心智成熟有关的书籍。世界名著是要看的。不见得都能读完,也不必追求能一次读懂。毕竟,对于已经被深度格式化出来的大脑来说,跳出课本以外的阅读本身就是难得的成功。如果再能从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普世的悲悯,那你的人生路径可能会发生奇妙的改变。


历史、心理学和逻辑方面的书籍也要多读一点,无关你的所学专业。你对历史的了解不应该局限于背诵哪一年,在XXX的领导下,做了一些什么事。而是应该从合订本的角度阅读和评价历史。并且要懂得,历史没有对错只有经验。不要执拗于“标准答案”,而是应该自己分析探求历史的真相。


心理学是个好东西。它其实并不是教你如何掌控别人,而是让你更充分的认识自己。哪怕你只是学习了心理学最浅显的皮毛,一些常见的蛊惑和宣传,在你面前都会显得幼稚可笑。至于逻辑就更加重要。拥有逻辑思维能让你与普世的文明接轨。归根结底,阅读一定要开放、开放、还是开放。书本上没有的,就从网络上去找。网络上找不到的,就去问能告诉你的人。一定要打破信息来源的单一性。

第二,你可以不说出来,但你一定不可以不看到!

这一段本来写了很多,但是最后决定删掉大部分。在今天这个时代,野蛮与文明的距离并不是指经济和物质上的区别,而是思维和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有些人只是身子来到了现代,但脑袋还停留在清末。我真的看到过太多这样的人了。在我身边就有很多。他们把孩子送到美帝、送到腐朽堕落的西方国家念书。连他们自己也要弄一个函授的美国大学研究生文凭。但是他们每天嘴上说的,朋友圈里转发的,都是那些显而易见的愚蠢和不知从何而来的仇恨。不能不说的是,虽然一百多年过去了,愚昧对文明的仇恨与抵制一如既往!而我早已经放弃了对他们的启迪。恰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叫醒装睡的人,而是会不会被他们杀死!所以,你可以不把你看到和你懂得的说出来。但你一定不可以不看到。


我想说给年轻人的是,当喷子对你开火的时候,任何争论是徒劳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能选择就不要试图改变,更不要用别人残缺不全的思维和终身愚蠢扼死你自己。而你总归要让自己明白。但凡有良知的人,都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世界,带着包容的眼光去欣赏朋友,同时带着怜悯的眼光去看底层那些受尽苦难的劳苦大众。这句话非我原创,但真心觉得很好。特此分享给朋友们。同时我想补上一句:带着最挑剔的眼光审视那些被你让渡出去的权利。因为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最重的约,是权利和责任的约。不要以为贫穷就是指的饥寒交迫。最大的贫穷莫过于没有权利,没有归属感,以及不被关注,得不到爱。所以,如果你要爱,请爱那些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也包括你自己。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有权不听话!

在电影《朗读者(The Reader)》中,女主角汉娜的工作是看守囚犯。为了防止囚犯逃跑,她与其他看守一起将囚犯们锁在留宿的教堂中。一天夜晚,教堂因遭轰炸发生大火。面对着300多人濒死前的哭嚎和求救,汉娜和看守们不为所动。在战后接受审判时,法官问她为什么不打开大门放囚犯们一条生路。汉娜的回答是:“我不能这么做,我们是看守,我们的工作是押送犯人,我们不能让她们逃走”“我们不能让她们逃跑,不能,我们得负责”。自始至终,汉娜都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有什么错,也不认为自己在道德上有什么亏欠。哪怕让她每个月从数十名囚犯中挑出10个人去送死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是她的工作,她要听上面的。哪怕是在法庭上,汉娜还会气势十足的反问法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汉娜确实并没有直接杀死、烧死某个囚犯。她只是服从命令“照章办事”没有开门而已。她固执地认为,所有的罪责都应该由发布命令的那个人承担。正是因为这种责任转移,替代了本应由个人承担的道德责任。而自己的行为必须要配得上这身纳粹制服。她在紧闭大门的时候,其实也亲手把自己的灵魂封印在大门后面。正是这种高度的去自我化让一个普通女人变成十恶不赦的纳粹恶魔。英国作家斯诺曾经说:“回首思考漫长而灰暗的人类历史时,你会发现,以服从的名义所犯下的罪行,远多于以反抗为名的罪行”。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观念。在家里要听父母的,在学校要听老师的,在单位要听领导的。我们唯一没有学会的就是:听自己的。殊不知,你有权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有权不做什么才更重要!

对权威的盲目服从,是一个重要的人性特点。这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动物本能。但我们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员,必须要学会超越和克服人性中的本能。首先就是必须让自己从这种去自我化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不再成为制度的附庸,而是把自己恢复到一种完整的、独立的、有血有肉,可以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的人格属性中。在做一个“有用的人”之前,先要学会“做个人”!


今天的文章删来减去还是写了4000字。感谢读完。今天的世界,让我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最著名的一句话: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对得起我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本文关联阅读:写给正在参加高考和在校大学生朋友的一封信



~END~

最近三篇原创文章

乌克兰大坝被炸,审判,一定会比预期来的更早!

“指鼠为鸭”,不需要你懂,只问你服不服!

为何 我们总绕不开现实中的悲剧和悲剧中的现实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的公众号

求是大牛哥

wgct-001

提示:鉴于不言自明的原因,请还没有加好友的朋友添加好友。请勿重复添加。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图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好的内容可以分享给朋友哦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wgct-002


大牛哥精选原创文章

1

打死别做“半边人”!

2

毁灭还是共生,ChatGPT的启示

3

这不应是我们的“软肋”,而是我们的“逆鳞”!

4

走出奴役,从出埃及到俄乌之战

5

所谓的愚蠢,就是看不到别人的灾难和自己的联系

6

俄乌之战的反思:一个人的改变,从愿意接受真相开始

7

让7亿农民重回公有制?你这是在玩火!

8

两千年前,我们和西方早已分道扬镳

9

中国历史转折,一场流氓战胜规则的悲剧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点赞、在看和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