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键课程”怎么上?重庆学校在行动(四)

重庆教育
2024-08-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我市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印发《重庆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全市上下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氛围更加浓厚。


为充分展示我市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躬耕教坛、潜心育人的良好面貌,形成“比学赶帮”的生动局面,我们特别推出“重庆市思政课名师风采”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重庆市思政课名师——鄢显俊。




用教育实验打造大学生真心喜爱

且终生受用的思政“金课”




鄢显俊,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位引进人才。自2007年起,他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大胆引入教育实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首创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方法,致力于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学派”。他用教育实验精心打造思政“金课”,以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引导广大学子沿着“又红又专”的成才道路行稳致远。2020年7月,他入选“重庆市高校思政课名师”,成为重庆大学首位“思政课名师”。


教书育人

用教育实验打造思政“金课”

在鄢显俊开设的“思政课教育实验班”,所有课堂管理制度和教学创新手段都是“教育实验变量”,他严格课堂管理,要求学生上课不玩手机、坐满前排、做学霸笔记、积极与老师交流、坚持上下课师生相互致礼,他丰富教学形式,组建班委会和研究性学习小组、拍摄课程微电影、撰写实验报告……鄢显俊认为,在所有实验变量中,教师是“第一实验变量”,坚守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标准,是他今天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宝贵经验。


▲“同学们,我的实验班需要如下班委:两个CEO、十个艺术总监、十个部门经理,有哪些同学愿意挑战这些岗位?”


在上述实验变量中,有两个变量极大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重要变量之一——“基于团队合作的研究性作业微电影”。他结合同学们所学专业,为他们设计课程微电影的选题,要求同学们站在政治高度思考自己的专业问题,即专业/相关产业或行业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特别鼓励同学们思考一个重大的专业问题也是思想政治问题,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我成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这个研究性课题极大激发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在思政课课堂上思考专业问题!”同学们认为鄢老师对他们进行灵魂追问。灵魂追问+灵魂思考的结果是:同学们无一例外都同意鄢老师的观点:“重庆大学没有什么天坑专业!只有为自己学习不努力而找借口的‘坑爹’学生!只要你努力学习,坚持又红又专的成才道路,你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验班同学拍摄的优秀微电影上传B站,用于展示重庆大学本科生思政课学习成果。


重要实验变量之二——“师生交流:你们提问我来回答”。仅2023年,他与学生进行邮件交流达220人次,总计15万字。同学们感叹,从未想到过会有大学教授如此用心逐一回复学生的每一封邮件。师生交流的重要邮件均发布于“鄢显俊教育实验研究”微信公众号以分享给更多同学。


▲“概论课教育实验班”第一实验变量:小组研究性作业/微电影评奖之“百花奖颁奖典礼”

硕果累累

“思政课教育实验”是一望无际的学术沃土

近年来,鄢显俊致力于高校“三全育人教育实验”的推广,他率先与辅导员“结对子”,探索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规律。此外,他还与专业课老师“结对子”,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规律。2021年春季学期,鄢显俊与土木学院杨溥教授共同设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实验”并进行一个学期的教育实验,之后共同发表《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提炼与教学评估——以“抗震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实验为例》。该项研究开创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结对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先河,同时也成为运用教育实验方法探索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评估标准的首个成果,填补了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空白。


在思政课教育实验平台上,鄢显俊教书育人不仅令本科生获益良多,他还创立了“思政专业研究生实践培养模式”,指导研究生以思政课教育实验班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一系列居学科前沿的优秀学位论文。


▲“概论课教育实验班”重要实验变量:课上课下师生交流


鄢显俊坚信,教育实验能够促使“课堂教学科研化”飞跃,此举将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开辟一片全新的学术沃土!要实现这一转化,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托重庆大学的科研平台,他一定能够汇聚志同道合的优秀同行,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学派”,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并守正创新做出应有贡献,为高校立德树人做出更多贡献。



来源丨市教委宣教处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