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40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世界文化之窗”第140

投稿信箱:755792341@qq.com


诗 

Maggie诗选

Maggie(加拿大)

 

 

 

冷漠的晶莹

粉饰丑陋与泥泞

谎言与梦幻

所差

不过一件圣洁的衣裳

 

不可沉迷于这美丽

会让热情失了温度

随苦楚的心

深陷冻结的污浊

 

只有寒冷才能对抗寒冷

把自己存于零下

用浮冰的双眼

直视无情的仙境

 

 

海潮退去

 

风是唯一留下来的

当摧毁的被摧毁

带走的被带走

抛弃的被抛弃之后

叹息着满目狼藉

 

一丝残存的喧嚣

被海鸥衔起

这些焦虑的掉队者

永远在追赶

却总是晚一步

 

礁石沉默着

等待水痕散去

又一波浮躁而已

其实

改变不了什么

 

作者简介Maggie,七零后,原籍北京,现居温哥华。移居加国之前在国内地产行业任高管,脱离繁忙的工作之后便开始尝试诗歌的创作,作品目前见于刊物及各网络平台。借文字表达心声,只求有思有趣。


诗 歌

赵九皋诗选

赵九皋(意大利)

 

 

十月围猎

 

秋天的树林

终于摘除,绿色的伪装

露出真实的面孔

枯草之下,处处陷阱

每一个路口

都摆放着十字

眼前的一切

被层层迷雾笼罩

分不清

谁是猎人,谁是猎物

 

向前,也许是生

后退,可能是死

这里没有文明的法则

只有生死的较量

最后离开这片树林的

便是强者

爱走夜路的秋雨

总是赶在天亮之前

来到城外,等待

胜利的消息

 

站着回来的,是猎人

抬着回来的,是猎物

 

 

错过,2018

 

从春天出发,到冬天抵达

其实,没有多大区别

 

错过一片林,错过一道景

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种下一棵树,摘了一朵花

其实,没有多大区别

 

翻过一座山,走过一座桥

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抵达一座城,离开一座城

其实,没有多大区别

 

错过,或者没有错过

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米兰,2018.12.31

 

作者简介:赵九皋,原籍浙江,现居意大利,著有诗集《自由海滩之吻》,作品入选《中国微型诗歌三百首》,与著名诗人艾青、北岛、顾城等同书出版,作品《战争》入选中国语文教材。出版合集《国际诗选》《国际诗歌文学》《新诗百年纪念典藏》《华人艺术家大辞典》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当代》《华夏诗报》《红杉林》《常青藤》《华星诗谈》等各大刊物和其他网络刊物。现为《华人头条》海外文艺栏目主编,《中国诗歌网》特邀诗人。


诗 歌

黄春祥诗选

黄春祥(中国·抚州)

 

 

农夫

 

要学一名农夫

春来耕耘

秋来收获

 

要学一名农夫

比鸟起得早

比星睡得晚

 

要学一名农夫

脸朝黄土

背朝天

 

要学一名农夫

从土里刨食

与土厮守一生

 

要学一名农夫

生于此地

葬于此土

 

要学一名农夫

被命运撕裂

却从不喊疼

 

要学一名农夫

用握锄柄的粗手

书写生活细腻的诗篇

 

 

蜻蜓

 

“哐”的一声

又“哐”的一声

我接连听到巨大的撞击声

 

其时我正在苦思冥想一首诗

这巨大的声音

把我的诗思撞飞

 

循着声音望去

我看见一只蜻蜓

挥动一对薄薄的翅膀

正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撞

 

它不明白

明明看见前面的花朵

怎么就是飞不过去呢?

 

它还在撞

快把自己撞死了

但我已听不到声音

 

我走过去

轻轻把窗户打开

却见它依然狠命地撞去

 

它摔出了窗外

幸好,那对薄薄的翅膀

还能立马飞翔

 

作者简介:黄春祥,笔名:冰河入梦。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首批会员,现代禅诗研究会基本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诗《中国河》、《抚州历代名人》。出版诗集《翠绿的回忆》、《微弱星光》、《月下指月》三部。


散 文

携梦走天涯

海伦(美国·滨州)

 

今年十月,是我们结婚30年的纪念日。我和先生从美国宾州的凤凰谷,来到了犹他州的锡安国家公园(Zion National Park,Zion在希伯来语中,意为神圣安详之地)。我们在攀登天使着陆地(Angels Landing)的最高山峰时,突然听到了一个男婴咿呀啼语的声音。凭着母亲的本能,我好奇地循声望去,见一位年轻的妈妈,身背婴儿,勇敢地沿着刀锋一样的山脊匍匐而下。那崎岖的山路,彷佛是一袭飘逸的裙带,婀娜轻盈地在红色砂岩山体中不断逶迤延伸,飘向山下沙漠中的河流。望着雄伟的岩壁,渐行渐远的母子背影,我的视野从清晰变成模糊,记忆的海洋把我带到了岁月的枝头,涌向了光阴的彼岸。

9岁那年,母亲让我辍学做了农民。我日夜随着不知疲倦的母亲种地、编织芦苇席。在庭院里,我一边弯腰织席,一边听中央人民电台的广播。有一段时间,收音机里播放着《西沙儿女》的小说。故事里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常常让我的思绪跨越时空,梦游在美丽的西沙群岛之中。

一天,我对母亲说:“我长大也要当一名作家。”母亲伤心地叹了口气:“孩子,你投错了胎,当头的马儿先受苦啊!”左邻右舍的亲友也劝我说:“你是长女,命中注定是给弟妹拉纤的。”从乡亲们充满怜悯、叹息和无奈的话语中,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出生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一个连读书写字机会都没有的人,哪有资格做一个文学梦呢?

在失学的日子里,母亲先教我编织糙席,即普通席,它们没有复杂漂亮的花纹,是村民们用来遮风挡雨、铺房苫顶用的。当我学会了编席的技巧,便和母亲一起编织花样多变的细席,即各种各样手艺巧妙、经纬美丽的炕席。我按照母亲的喜爱,把苇眉子织成桌面纹、回纹、方砖纹、三纹席图案。冬天时,苇眉子变得很硬,有的像一枚枚细长的利剑,我细嫩的小手游走在剑刃上,被苇眉子的倒刺,割得到处是血口子。十指渗出的鲜血,把白云般的席片浸染成一片片红色,好似雪地里丹墨淋漓、纵笔豪放的腊梅花。

时光流逝,当同龄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抬头望着黑板,跟随老师大声地朗诵乘除法口诀时,我已像大人一样,低着头盯着席花,用一双缠着胶布的伤手,熟练地挑起苇眉子织席。在编织的日月里,我那双变得粗糙的小手,像织布机上的梭子,在苇眉子间穿梭不停,还要用手指的力度保持席缝的疏密均匀。“隔二、压三、连排四……”这是母亲教给我的编席口诀。随着双臂间跳动起伏的苇眉子,我的人生已融进了芦苇编织的舞池。

一个春天的上午,我背着一筐喂猪的野菜路过本村的小学校。一位老师送给我他用过的教科书,鼓励我自学。每天晚上,我把最小的一个妹妹安顿入睡后,看见母亲还在厨房的过道里,点着一盏油灯,弯着腰编织芦苇席。我手里拿着课本,忍着一身的疲惫,到邻居霞嫂家认字。霞嫂手里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用眼睛的余光,教我读书。书中的方块字,像一排排闪光的小鸟,飞进幽暗的天空,为我在黑夜里照明。遥望苍穹,在万籁俱寂中,星光连接着宇宙的驿站,让我对美好的明天充满希望……

斗转星移,浮世变迁。在书页的更替声中,坚硬不屈的方块字,犹如勇往直前的工程兵,在我艰难的求学路上,劈山筑路,逢水架桥,让我跨过了知识的断层和沟谷,废寝忘食地追赶同龄人时代的脚步。

16岁那年,村里唯一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幸运地送到我这个曾跳级读书,没有受到系统教育的女孩手里。我背着简单的行囊,乘坐32夜的火车,从河北省来到了黑龙江省的边陲,靠每月十几元的奖学金读书。母亲说:我小时候胆子小,性格柔软的像水。成年时,我明白:水放在杯子里,是被约束和捆绑的,若把水放到江河里,它就可以奔向大海。工作后,被送到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勤奋工作,夜以继日地读书,直到跨出国门。

光阴似水,岁月如歌。当我肩上披着秀美的长发,怀着浪漫的心情走下凤凰城的飞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时,面对的却是一个讲英文的陌生国度。接下来,是和如何尽快适应生存?在美国读书、工作,我经历了从中文译成英文,到用英文思考的艰苦过程。时光荏茬,春秋迭易,貌似苦尽甘来。自己在大学里的科研成果,不仅发表在英文的杂志上,连名字的书写都用了拼音。在工作与生活的奔波中,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在物质梦幻的满足声中,一段心灵苍白的中年却悄然而至。

在儿子离家去读大学的人生交汇点上,我忽然觉得心灵空巢了。当深夜降临时,无边的黑暗在心中蔓延,生命在岁月的沉滓里挣扎。在一个辗转难眠的雪夜,我整理着儿子的书架,看到出国时带来的中文书籍。此刻,乡愁就像一只竹做的笛子,笛声由远至近,漫溢心间。那曾经熟悉的唐诗宋词,像跳动的五线谱,踏雪而来。沉睡在我脑海里的方块字,像喜马拉雅山融化的冰雪,它们从高山之巅飘落,汇入溪流,进入嘉陵江,穿越大峡谷,来到吴淞口,流入太平洋,涌入我的血液中。窗外万树梨花,风敲雪响,云动鸟惊,我童年时的梦想,伴着圣洁的雪花,从装订在岁月的书里复活。

次日,在上班的火车上,我开始读钱钟书的《围城》,感受人生和现实世界的矛盾。当我读完鲁迅的《彷徨》和《呐喊》,我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出贫瘠和不堪。我用中文去记录生活的倒影,在笔墨的春秋里,文学的纽带和桥梁,让汉字有了血肉之躯,并唱响了一曲异域风光的天籁之歌。我耕耘在文字的大草原里,栽种着自己心灵的花朵,寻找着灵魂的伊甸园。复杂的方块字,不仅勾勒绘画出我对新生活的探索,也凝聚着我对故乡永远的眷恋。

从锡安国家公园归来,身患癌症的父亲来美探亲,在我家中静养病体。父亲无意中看到我获海内外文学奖的证书,让他惊讶不已。母亲早逝,父亲与继母已再婚26年。母亲去世时,我接过母亲手中的纤绳,家的小船上坐着3个妹妹,有的还未成年。多年来,虽身在海外,肩上的纤绳依旧系着家的小船。船上不仅坐着多灾多难的妹妹,又多了年迈的父亲和行路艰难的继母。在父亲的心目中,我是大洋彼岸的一名纤夫,怎么可能成为一名海外作家?

当父亲读了我用心灵做笔的文字,悄悄地落泪。叹息道:“你小时候就喜欢文学,但为了养家糊口,却不能放弃谋生的职业从事写作。当头的马儿先受苦!”为了孝敬父母,尽衣食之奉,事亲以礼,使长者安心,让美好的人文情怀代代延续,我虽不能“依南窗而抒怀,临清流而赋诗”,无怨无悔。我是父母晚年经济的依靠,海到天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父亲的到来,让我记起了故乡的芦苇荡,想起失学时与母亲一起编织的芦苇席。望着美东庭院里秋天离去的背影,我的脑海里又出现了家乡皑皑的白雪:冬天里的芦苇眉子,它们硬得像细长的利剑,母亲和我弯腰编织着芦苇席。我的双手被长满倒刺的芦苇扎破,十指渗出的鲜血,带着穿甲之痛,把洁白的苇席染成了一片灿若云锦的诗篇。

20151122日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注:此文入围第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前50名优秀作品,并入选大赛文集。

 

作者简介:海伦(笔名),姓名静慧燕,美国一所常青藤大学任职。凤凰美东诗社社长,专栏作家,影视签约作家。出版小说《天使的翅膀》《在灯塔里闪光的孩子》等。小说,散文,诗歌数十次获海内外文学大奖,并入选多本获奖文集。近百篇作品发表在海内外报纸杂志。如《侨报》《文综》《汉新月刊》《家庭》《西南当代作家》《风雅杂志》《中国草根》《中国诗影响》《国际日报》《山风》《长江诗歌》《天峨文艺》》《山东诗歌》《河北日报》《东北亚新闻报》《纽约新州周报》《德华世界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西班牙《联合时报》《华页报》《洛阳诗苑》《百泉诗词》《香港诗人》《橄榄叶报》《海华都市报》《诗殿堂》等。


随 笔

也曾一怒为“红颜”

春阳(美国·新泽西)

 

因为喜欢读书,喜欢看中文,在美国找不到中文书读的时候,看中文网就成了生活必需。在美国看到的主要“万维读者网”和“文学城”。文学城很大,头版就看得眼花缭乱,所以一开始就看万维了。

十几年前的万维比较清流,文艺范儿还蛮浓的。有几位北美作家作品都是从那里贴出来的。反正写什么的都有,想看谁的都行。看久了,就固定成了几个人的粉丝。昭君就是其中之一。潜水多年,一直都是在佩服别人,自认为技不如人,不敢开博客。

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实在是没错的。一天就见到有人在恶语攻击昭君,她发文退出万维,当时引起网友热议。我当时就急了,马上就觉得应该干点什么,于是开博一二三,注册好了。并且写了开博篇“不必太在意——也谈昭君的离去(开博篇)”原文如下:

 

昭君撤出万维的事使我这个老潜水员感到很吃惊。于是决定开博,这样以便留言,交流。几年来,昭君和其他兄弟姐妹们(可能多是弟弟妹妹们)的优美文字大大地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常常一边读着这些锦绣文字,一边暗自发出贾宝玉的感叹: “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从昭君本人的文章到她对其他人的评论,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睿智、大度、热情而又善良的女子。特别是最近的会见网友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女子,居然同意见一个在这个到处充满凶险的网络世界遇到的人。当我看到那美丽的结局,又为她们高兴不已。

咱们大家到万维来,一方面直抒情怀,一方面结交朋友,真的不必太在意负面的东西。毛爷曾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毛爷的话有时也可以听听,嘿嘿!

以下的短文是我给Rondo(万维名博之一)留言的一部分:

 

记得有一篇短文大意是这样:有一个人常常恶毒地攻击佛,而佛却从不加以理会。终于有一天这个人认识到自己错了。他向佛道了歉,同时又奇怪地问佛为什么从不反击。佛问到:“你给人送过礼吗?”这人回答:“送过”。佛又问:“如果他不收呢?这礼在谁手上?”是啊,如果你在意了,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后来呢,昭君回来了,又给我们带来很多重磅好文章,我们还成了好朋友。

还有一次,也是为“红颜”。那次是为海外女作家海云。当时也是她受到莫名的攻击,语言很恶毒。我马上加入战斗,要求万维封了那个人的博客。

原文如下:

 

在万维开博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一帮真心互相欣赏、互相鼓励的朋友们。朋友间的互动成了写博的动力之一,博友之间的友谊也是难能可贵的。

开博之初就抱定宗旨,看到好文,叫一声好。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远远看看笑笑。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写博只是娱乐形式之一。人家付出了劳动,是值得尊重的。每个人写博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可能都不一样。

万维藏龙卧虎,海纳百川。对于敏感话题,我们可以争论,有理说理。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就可以了,至于人家服不服,那是别人的事。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对事情的看法不同也没什么不对的,但不应该有无聊的人身攻击和恶毒的谩骂。

最近,万维来了一位midwestmom(中西部妈妈),不知是何方神圣,竟毫无理由地对几位万维有影响的博主进行疯狂的人身攻击,所到之处,污秽遍地,大有不骂走几个誓不罢休的阵势。我想这位可能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不太健康的朋友,很可能急需或正在进行药物治疗。试想一个家庭和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的人,怎么可能一天到晚蹲在别人院子里破口大骂,毫无廉耻之心呢?

另外,这位中西部妈妈,到万维来还和别的愤青不一样,如果愤青是泄愤的话,可怜的中西部妈妈却是在泄粪了。试想一个人天天都拉肚子,还要拼命地想着怎么到处拉才能臭着人,是一件多么值得同情的事啊。

因此,我同意“西瓜”(一位网友)的建议(建议网管屏蔽midwestmom),为了维持万维的清洁程度,也为了中西部妈妈的健康着想,希望万维网管对这位中西部妈妈进行屏蔽。毕竟仇恨双刃刀,让这位可怜的朋友在病中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地去破坏不相干的人的心情,实在是一件残忍的事。这会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这位朋友的康复进程。况且,如果真的是一位家长,被自己的孩子知道了自己是这样一个心理阴暗之人,也可能会影响这位朋友的家庭生活。当然,也许不久以后会有中西部爸爸、东北爷爷、西南奶奶……等等冒出来,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人事,听天命,救一个算一个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为这位中西部妈妈早日恢复身心健康而祈祷。

阿门……

 

写博客几年后,慢慢和朋友们一起淡出万维。但是却收获了很多好朋友,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昭君引导我进入写作。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主席海云更是我的引路人,是在她的鼓励下,我投出了第一篇稿子。文学之路走到今天,的确要感谢这些好朋友。后来一起做了很多事,都有万维朋友的影子。

所以说“一怒为红颜”也不是什么坏事。

 

作者简介:春阳,生于50年代。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后获美国化学硕士。现定居美国新泽西。多篇文章刊登于海内外报刊,杂志。参与并编辑出版《与西风共舞》,《生活还可以》,《教育还可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情画意》等多部合集。多篇文章选入武大海外校友会文集和《武大校友通讯》。散文曾获江南美食杯佳作奖。多篇散文,小说获汉新文学奖。文集《岁月流沙》,由刘道玉校长亲自作序,并获海外华文著述奖佳作奖。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员,海外文轩作协首任秘书长,文心社会员。 



报纸版面


今日头版


征 稿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是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内外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翁俊民:印尼“华社”爷爷们何时让贤?

印尼各地五一节工人大游行 总统会见工会代表

印尼昨决定迁都 总统称迁往外岛或加里曼丹

避免政府负债 印尼倾向B to B模式与中国合作

印尼有条件接受“一带一路”开出五项条件

卡拉:印尼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

2万议员席位24.5万人角逐 败选者多患抑郁症

累死人太多 下届总统和立法选举或仍分开举行

卢虎奉命与普拉波沃接触 不排除两大阵营合作

成功举办史上最复杂选举 民众向选委会献花牌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3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7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6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5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4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3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2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1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