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弗洛姆教我的那些事

雅君 非虚构时间
2024-09-20


爱的本质是为某物而劳作,促使某物成长。爱和努力是不可分的,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一个人在所有自发活动中拥抱世界,他的个人自我不但完好无损,而且会越来越强大坚固。因为自我活跃到什么程度,就会强大到什么程度。

——艾里希·弗洛姆


我很喜欢问朋友一个问题“哪些书或哪位作家曾深刻影响了你?”


如果我拿这题自问。艾里希·弗洛姆一定是其中一位。


不夸张地说,他的书构成了我精神骨骼的一部分。


最早和他结缘是因他那本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书《爱的艺术》。

十多年前第一次认真读这本书,大概是因为恋爱遇挫,想去书中寻找解惑之道。


而这本名字听起来文艺柔软的书,内容实则非常硬核。扎扎实实给我上了一课。


它让二十郎当岁的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爱也是一种能力,也需要学习。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剧照


原来的我会觉得,爱不是再简单不过,再本能不过的事了吗。


而弗洛姆告诉我,爱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我像学习其他艺术,比如画画、音乐一样,去学习理论、并付诸实践。这个过程需要我耐心、专注、客观、自律、清醒并充满活力。


他写:

“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原来我觉得,爱的发生和延续,不就是人群中看对眼,齐齐坠入那汹涌河流,从此永浴爱中的事吗。


至于,为什么我没有顺心如意的爱情。原来的我相信,是因为还没有遇到对的人,或者对的人还没有爱上我。只要遇到了,一切就都好了。


弗洛姆告诉我,不,不是这样。


在他看来,这种只要有了合适对象就情路大吉”的想法,类似一个想画画而又不去学习这门艺术的人,这人宣称他非等到那个合适的景物不可,认为一旦发现了合适的景物,他就可以画出杰作来。”


到底什么是爱,我们又如何才能学会爱呢?


弗洛姆对此的回答是: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女性告诉我们她爱花,而我们看见的竟是她经常忘记给花浇水培土,我们便不会相信她爱花。”


因为爱的本质是为某物而劳作,促使某物成长。爱和努力是不可分的,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电影《怦然心动》剧照


他还提醒我们什么不是爱。比如,让你为了更好服务于他,而改变自我,就不是。


真爱你的人,会希望你按照自身(而不是他的)需求、愿望,自由发展。


那什么能证明我们在爱呢?


曾经的我一度以为,当我爱一个人,爱到眼里只有他,没有其他人。只在乎他,不在乎其他人时,我就是用力在爱了。


而弗洛姆一盆冷水泼醒了我。


他认为,只有除了爱那个‘被爱的’人之外不再爱任何人,才能证明他们爱的强烈”的观点,是个谬论。


爱主要不是一种对某个特殊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一个人对整个世界而不是对某个爱的‘对象’的关系的性格倾向。”他写,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另一个人说‘我爱你’,我就一定能够说:‘我因为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剧照


这让我想到自己很喜欢的一部剧《浪漫的体质》里,男主和他人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女主时,讲的那句:“她总是让我笑,把我变得更善良。”


真的爱,就会令我们变得更善良。因为爱你,而爱上了人类。


不少情侣之间,很喜欢玩你用什么来证明你爱我”的游戏。


也会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在爱TA,TA是不是在爱我。我如何知道我们真的是在爱,而不是用“爱”来自欺。


弗洛姆的回答清晰明了: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这让我在后来的恋爱中,有了一个很简单衡量这段关系是否健康的标准——我们在恋爱后,会变得更有活力吗?


而要达到更有活力的状态,需要我们把自身的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具体化“,比如给予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

电影《爱在午夜降临前》剧照


因为爱你,我努力让自己获得更清醒更有活力更有创造性,并把这份活力传递给你。你也会把我在你身上唤醒的活力,再传回给我。一句话,爱让人相互激发出彼此的生命能量。


但,人可以不爱吗?人为什么一定要去爱呢?既然爱这么麻烦,需要这么多心力投入——既要有纪律性,又要耐心专注;既要学习如何尊重、了解、关心彼此,又要学习如何解决一定会有的冲突。


这个问题,在弗洛姆另一本书《逃避自由》中可以窥得解答。


他指出,人渴望自由,但又害怕随自由而来的不安全、无归属、孤独、渺小感。


于是,人往往会在自由和束缚之间来回挣扎。抛开旧的束缚,又被不安全感驱使着奔向新的束缚。


那人有可能跳出这种循环,达到自由但并不孤独,有批判精神但并不疑虑重重,独立但又是人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理想状态吗?


弗洛姆认为可以,他给的破局之道是,通过自我的实现,而获得积极的自由。


那如何才能自我实现?他认为答案在自发活动”中。

“自发行动是一种克服恐惧孤独的方法,同时人也用不着牺牲自我的完整性。因为在自我的自发实现过程中,人重新与世界连为一体,与人、自然以及自我连为一体。”


爱是此类自发性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因为爱不是把自我完全消解在另一个中的那种爱,也不是拥有另一个人的那种爱,而是保存个人自我的基础上,与他们融为一体的爱。爱的动力特征恰恰在于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出于克服分离状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一体化,但并未消灭个性。”


爱让人感觉到自我强有力的存在,同时又感受到自己和他人强有力的联系。

电影《怦然心动》剧照


如果你现在问我,人可不可以不去爱。


我会觉得,可以的。只是这代价非常之大——你会感到孤独、不安,你也失去了和他人彼此照耀、在爱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可能性。


并且,如果个人被孤立了,并被怀疑或孤独及无能为力感所淹没,那么他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破坏欲,并渴求权力或渴望臣服。”这意味着,一个为自身的孤独、无能所苦的人,很容易变成控制、伤害他人的施虐者,或是被控制、被伤害的受虐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当我后来又读了弗洛姆的其他书,《论不服从》《健全的社会》《存在的艺术》。


我注意到,他在不同的书里,都会一再强调,爱、自发性、创造、主动的重要性。


而它们之间又是一体多面的关系。


创造力、主动性既是爱的能量的体现,又会为爱注入能量。


自由给爱提供了生存环境,所谓爱是自由之子”,而爱又会转过来保护自由。真正爱生命的人,才会敢于对否定生命、否定自由的权威力量说不”。


爱来自于人自身的创造力,爱又呼唤人更多的创造力。所以,如果我们想更好去爱,就需要更充分发展自身的创造力,让自我发展起来。


那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呢?


弗洛姆的回答是:

“一个人在所有自发活动中拥抱世界,他的个人自我不但完好无损,而且会越来越强大坚固。因为自我活跃到什么程度,就会强大到什么程度。”


这句话给了我无数力量。强大不是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而是自己可以选择可以努力的事。如果我可以更主动更自发做想做之事,让自我活跃起来,那么我就会变强大。

电影《音乐之声》剧照


即便事情没做成,也没有关系。因为重要的是去做。做了失败,好过不做压抑自我陷入内耗。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弗洛姆教会我最重要的一堂课是,主动,也就是自主行动。


在自主行动中,我走近爱和创造。


这不是一条容易、舒服之路,但却是一条让人能够感知生之意义之路。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延伸阅读
用故事,进入真实 | “译文纪实”系列全书目
人要朝前走,最难的是克服自我欺骗
在江城,遇见初来中国的何伟
《血殇》:爱与病毒的肉搏战
爱德华·威尔逊:我们的精神目标在于丰富进化史诗
阿兰·德波顿:许多痛苦源自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
旅行,是对生活的一次小型演习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非虚构时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