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故事学古诗: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怎能有三千丈白发?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

满头的白发长到了三千丈,因为我的忧愁像它这么长。

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之中,从哪里得来这满头的秋霜。

 



我读古诗:


这首诗歌选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组诗作品《秋浦歌》,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在我们的心中往往觉得李白是一个豪爽浪漫的诗人,其实李白还是一个爱国的诗人,他是有远大理想的,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也就是他愿意发挥自己的能力,愿意成为宰相之类的顾命大臣.使得天下安定,国家统一。这是何等高大的政治理想啊!奈何这个理想一辈子也没有实现,他虽然被唐玄宗安置到翰林院工作过,但是因为其高傲的性格,又因为其出众的才华,在翰林院同事成功的谗言下,唐玄宗对其也是极度不满,于是便给了他一笔金子,让其回家,说好听点就是赐金放还,不好听一点就是被开除了,给一笔补贴可以回家了。这是李白在政治上最大的一次失败。


当然,这个结果其实也是能够想象到的,当他在朋友的推荐下获得唐玄宗的召见时,猛然间把自己内心的狂傲毫无保留地抒发了出来,一接到皇帝的合同,他高兴地立刻回到家里告别孩子和家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足以看出他的狂傲,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就是这样的兴奋,本以为自己实现政治抱负的时机要来了,然而,并不是那么回事!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句话在李白身上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满腔热血而入京,满身创伤而离京,被社会狠狠地毒打了一次!可是虽然遭受了毒打,李白却在梦中还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言外之意就是:爷伺候不了你,爷还不干了呢!当然这仅仅是在梦中的发泄!



《秋浦歌》开篇写“白发三千丈”,这么长的头发是怎么回事?如何能有这么长的头发呢?估计李白的侍童如果看到了这么长的头发该发愁了?侍童发愁的是这么长的头发该如何让自己如何去梳理啊?得梳理多久啊?但是李白这三千丈的白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缘愁似个长”告诉我们原因,因为作者的忧愁正像这满头白发一样长,这三千丈的头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俗话说“一夜白了少年头”,但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寄托了多么厚重的愁啊!


看到“三千丈”,我们大概都能想得到《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表示不服,怎么可能比我还长呢?是的,李白的白发比李白的庐山瀑布还长呢?足以见得李白内心那种最真的愁苦。


人们往往得知自己有白头发是从镜子中看到的,李白一照镜子,猛然间张大了嘴巴,大呼:“我的天,这明亮镜子里是我吗?哪来的满头秋霜呢?”大概是因为自己“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屡遭挫折,未能实现可是他的志向却始终不泯。作者写这首诗歌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自己的理想却还未能实现,想来想去不得不让自己更加忧愁,忧愁促使白发三千丈!


自古以来写“愁”的有很多,李清照的愁连船都载不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该是多么重的愁啊;南唐后主李煜的愁像一江春水,春水不断愁不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多么无穷无尽的愁啊;辛弃疾的愁多得不愿提起,“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的愁是多么得难以表达啊,唉,干脆聊聊天气的事吧!再看李白的愁,比庐山还长的白发足以表达了其内心无比悲愤的愁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