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进与新中国教育70年

朱永新 民进网 2020-09-05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是以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据统计,目前民进有17万会员,其中60%以上是教师,主体则是中小学教师。

《人民政协报》整版报道民进与新中国教育70年。


70多年来,民进一直深度关注和参与教育事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鼓与呼。

前段时间,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民进与新中国教育70年》一文,系统梳理民进与新中国教育70年发展的关系,回顾民进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今天,小萱与您一起分享——

朱永新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教师节、教师法的出台


我国的教师节定在每年的9月10日。35年以来,每年的这一天,国家都要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民进中央也都要在教师节前夕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这一天,这个节日,与民进中央有着特别的渊源。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在1931年。当时,由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名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六·六”教师节系民间自发倡议,没有得到当时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另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在全国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1951年4月19日,时任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节逐渐销声匿迹。

教师节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署名北京章连峰关于《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其中对当时存在的“一工交、二财贸,不三不四搞文教”的说法进行了批评,建议定每年9月1日为教师节,“全国学校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尊重教师,让各界人士尊重教师,逐步达到全社会尊重教师的目的。”

民进17位政协委员1981年11月提交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的《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扫描件)。


两个多月后的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民进17位会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在提案人中,叶圣陶曾任民进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雷洁琼曾任民进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徐伯昕、吴贻芳、葛志成、叶至善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明养、柯灵、方明曾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而方明又是提案的主要发起人及撰稿人。提案中明确提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该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关注教师的发展,应该成为国家非常重要的政策。希望不仅要有儿童节、青年节,同时更应该有教师节。

《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


这件提案当时编为全国政协的170号提案。民进中央原秘书长陈益群曾经说:“事实上,民进是以组织的名义来推动教师节成立的。170号提案是民进中央的组织行动,集体意志。”而且,民进不是简单提出教师节成立的建议,而是深思熟虑提出设立教师节的理由、办法、日期、节日活动内容等等,是经过调查研究和研讨思考的。

1981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和教育部原副部长张承先一起向习仲勋提出建立教师节的事。习仲勋听后,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

1982年7月20日,《光明日报》再次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田家骅的建议,提出“教师应有自己的节日。日期最好在暑假后开学的第十天为宜”。这恰好与后来教师节的时间相吻合。

1983年6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包括方明、葛志成、霍懋征在内的19位民进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全国政协审查的意见是:“建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同年12月初,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学生倡议设立“尊师节”。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院士在一次座谈会上倡议9月为“尊师重教月”。

1985年1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就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1985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即170号提案)提案人之一吴贻芳不顾病重之躯,在轮椅上和民进教育界会员欢庆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这是她一生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


从1981年到1985年,民进人为推动教师节的建立前前后后经历了5个年头。期间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教师节的设立,共同为教师节的设立做出了贡献。但毫无疑问,民进前辈们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除教师节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出台,同样凝聚着民进人的心血。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出现了教师队伍不稳定、普通教育发展面临困难的情况。1984年,全国教育工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和全国政协教育组组成联合调研组,对于教师地位和教师权益问题进行调研。调研报告提出,必须要立法,依法治校,用法律来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稳定教师队伍。

1986年初,方明同志又收到广东石人嶂钨矿中学教师朱源星寄来的教师法设想稿。在此基础上,全国教育工会草拟了教师法初稿,并将草案和有关资料分送给民进中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负责同志。之后,全国教育工会和上述四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联合起草小组,方明任组长。方明同志是全国教育工会的主席,同时也是民进中央的常委,民进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1986年3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方明和民进组的20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联名提出《尽早制定“教师法”案》。

1986年4月,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梅克执笔,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草案(一稿)。通过全国教育工会和民进中央两个渠道,组织了约有一万人参加的讨论。起草小组又写出草案的二稿、三稿、四稿。

1987年,中国教育工会在青岛召开教师法研讨会。同年,国家教委在南京召开教师法研讨会。

为了使教师法尽快出台,1988年3月全国政协七届一次大会上,方明和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葛志成联名作了《制定〈教师法〉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发言。方明呼吁,必须正视当前出现的“教师危机”,加强制定教师法的紧迫感。


经过多年的努力,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终于颁布。对于此,身兼民进中央常委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的方明感慨并谦逊地说:“许多同志,包括起草的、研究的、组织工作的,以至数以万计参加讨论的都为教师法的诞生出了一份力。至于我们的贡献是很微薄的,不过我们是努力的、真诚的。教师法作为国家的一部重要法律,主要是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教委的工作成果。”


民进在教育领域的参政议政故事


70年来,民进在教育领域的诸多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提案与建议,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民办教育到职业教育,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改善教师待遇,等等。这里仅就民进聚焦的几个重点议题做一些介绍。

呼吁制定和颁行职业技术教育法


多年来,民进十分关心职业教育工作,并把为这项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献计出力作为全会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早在1990年,民进中央就发展职业教育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发动全会各级组织,依靠会内外有关人士调查情况、研究问题,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民进中央关于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书。1991年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葛志成代表民进中央做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的大会发言。1992年,在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民进提交了《制定和颁行〈职业技术教育法〉案》。

在该提案提出次年,即1993年,国家开始正式起草职业技术教育法,后来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是人大常委会最后确定的法律名称。1996年5月1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的诞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国职业教育从此走上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健康发展轨道。


呼吁尽快制定民办教育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有了长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鼓励、引导和管理,都缺少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民进的同志们意识到,制定和颁行民办教育法是民办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依法治教的必要措施,于是,在1997年八届五次会议上提出该提案。

当时的国家教委对提案非常重视,1997年5月20日对该提案进行了书面答复,答复中提出:“你们提出的四点建议很好,我们将在起草民办教育法的过程中注意吸收采纳,同时我们将采取不同的方式邀请社会各界包括民主党派参加研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全国人大八届22次常务会议决定起草民办教育法。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九届31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该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呼吁切实采取措施,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距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水平差距过大,使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1998年3月,民进中央在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切实采取措施,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距。提案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最大限度地合理分配和使用教育资源,即一方面继续加大建设基础薄弱学校的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另一方面敢于制止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高水平攀比办学条件的倾向,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教育部对此提案高度重视,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采纳了民进中央提出的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等具体意见。该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民进中央长期关注的重点议题,2013年民进中央专门就此议题开展了党派中央重点考察调研,并围绕这一议题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如《关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建议》(2009年)、《关于优化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2015年)、《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2016年)等。我本人和马德秀委员先后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代表民进中央作了《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和《让老少边穷岛地区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大会发言。

与此同时,民进中央先后提交了多件全国政协大会党派提案,如《关于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建议》(2008年)、《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2015年)、《关于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由“公办学校”向“公共教育”转变的提案》(2017年)等。这些意见建议和党派提案,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完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注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普惠性发展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我国是学前教育大国,但尚存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民进中央一直以来高度关注这个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调研,我也带队专门做过两次关于学前教育的专题调研。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提案。提案指出,对学前教育投入带来的收益是各个学段中最高的,而对贫困幼儿学前教育投入带来的效益则更高,学前教育是消除儿童贫困、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对国家减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以后,民进中央持续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围绕这一议题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全国政协大会党派提案6件:《关于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的提案》(2011年)、《关于加快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提案》(2017年)、《关于在民族地区全面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的提案》(2019年)等。

通过提案为学前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之外,民进中央还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共同承办了一次以学前教育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2017年2月16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6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办好学前教育”建言献策。此前,民进中央作为这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主办方之一,组织会内外专家力量,分别在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展开了关于办好学前教育的专题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12月29日在京举行了“民进中央学前教育专题研讨会”,就办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深入研讨。

在第6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民进会员中的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胡卫、卫小春、罗黎辉、杨建德、汤素兰、陈自力、卢天锡,以及民进专家学者庞丽娟、李丁丁在座谈会上做了发言,占到了本次座谈会发言人数的半数以上,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和普惠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呼吁制定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若干规定


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我国农村的小学减少了一半。乡村小学的撤并导致乡村文化氛围、适宜居住度严重降低。还带来农村、山区孩子上学难、辍学率回升,家庭教育费用成倍增加等问题。为此,民进中央在2012年召开的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制定〈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若干规定〉的提案》

教育部多次就这一提案与民进中央沟通意见,还专门邀请民进中央有关人员参加专题调研,参与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从初稿到最终确定的整个过程。在调研和充分采纳民进中央的建议的基础上,《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于当年9月正式出台。可以说民进中央在该政策出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呼吁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多年来,民进在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义务教育减负工作高度关注和长期研究。早在2013年民进中央就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教育减负的几点建议》。在2014年2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教育减负要从深化教学改革做起的提案。

该提案被确定为当年全国政协的重点提案,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率提案委员会重点提案调研组,赴山东、天津调研,形成《关于以减负提质为重点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

2015至2017年,教育部就义务教育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三科全国统编教材多次向民进中央征集意见,民进中央的意见也充分考虑了课程内容整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因素,大多数意见被教育部采纳。2019年初开始,围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同志多次带队调研,并主持召开了三场座谈会。在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在2019年8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八次会议上,刘新成常务副主席作了有关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讲话。我也代表民进中央在会议作了《加强互联网教育的建设,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大会发言。


呼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述


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启动了《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为修订教育法提供了契机。民进中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正式提交了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述的提案。提出对教育法第十二条进行修订,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述。

该提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办理。在民进中央的大力推动下,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教育法第十二条已改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该提案获“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呼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教师队伍建设是民进长期关注的议题。从2007年起,民进中央坚持每年召开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为深化教育改革广泛建言献策。在呼吁设立教师节和出台教师法之后,民进中央继续发力,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议题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建议书3份和全国政协党派提案10件。其中包括《关于解决聋人教师资格认证问题的建议》(2013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建议》(2015年)和《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2016年)等建议书,以及《大力加强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能力建设》(2008年)、《关于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提案》(2010年)、《关于改革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提案》(2017年)、《关于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的提案》(2017年)等。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不少举措与民进中央多年呼吁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是完全一致的。

—END—


更多推荐: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