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从阅读开始

2016-04-22 朱永新 民进网
点击标题下「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连续14年在“两会”上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第21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朱永新接受《光明日报》邀请,畅聊关于读书的那些事儿…


朱永新

学校,应该成为阅读的天堂。

阅读对于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经典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卡尔维诺说,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一座图书馆。我们的学校,应该成为阅读的天堂。

今年两会期间,我递交的“关于推广苏州图书馆总分管建设经验,加快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提案,表达了我对城市之美的理解:城市之美,不仅是外在的感官之美,更在于城市内在的思想文化之美。因此,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有着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市民。行走于一个城市,如果能够经常地和图书馆不期而遇,那一定是一座令人向往的美丽城市。新教育实验认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如果说读书是塑造和影响个人的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那么共同阅读则是改变和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生活的核心手段。


我们的教育若可以激发孩子因为精神的饥饿而发愤阅读,那就是成功的教育。

目前,大家缺失的不是阅读的理念,而是阅读的实践。从学生而言,他们普遍缺少阅读的时间。从小学就开始的升学竞争压力,使原本的生活空间扁平化,除了学习、做题、考试,还是学习、做题、考试。没有时间,兴趣培养与能力养成就无从谈起。从教师而言,大家对教育目标的认知由于评价模式的单向度而呈现“狭窄化”特点,有时连语文阅读都被迫“屈就”,诸如用题目来学习阅读方法,将文本分解为知识点。

问题反映在教学实践层面,根子却还是在教育教学观念。

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阅读走进课堂,只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形态。阅读更广阔的田野,在教育生活。开展切合学生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各种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实践者。我也观摩过一些读书会、故事会,场面很热闹,学生们也很活跃,但总是感觉教师的“控制力”太强,所有过程都是教师预设的,学生的交流也是按照教师事前给定的“框格”来呈现。阅读是心灵与文字、与作者自由交流的过程,尤其是文学阅读,更是一种“翻越现实之墙”的心灵自觉,所有的参与若缺失了“主动”的品质,就没意义了。不妨让学生尝试着建立自己的阅读俱乐部、举办“经典有约”的沙龙、自主举行读书会等。

至于教师读书,这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教师的阅读趣味与水平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一个忽略阅读的教师无法培植热爱阅读的生命。

对于学校而言,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比拥有其他更为重要。图书不是装点门面的工具,而是孩子们须臾不离的精神食粮。我们的教育若可以激发我们的孩子因为精神的饥饿而发愤阅读,那就是成功的教育。


追寻伟大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走得很远。

阅读,就是追随伟大的灵魂。我的阅读起步于小学,识字之初便是读书之始,真正开始尊重内心选择的阅读则始于大学。那个时候,我自己的借书卡不够用,就借同学的卡,每星期从学校图书馆捧回一大堆书,每次还书的时候,管理员经常笑着问:“都看完啦?”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读过日本医学改革家德田虎雄的自传《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讲的是德田虎雄从农村的普通孩子成长为优秀的医学改革家的故事。这本书告诉我,追寻自己的梦想,任何人都能够创造辉煌;追寻伟大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走得很远。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难忘这本书带给青年时代的我的正能量。

每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理想的阅读史。读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如日似月沿途相伴,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跋涉着。愿以立德树人为职业宗旨的教师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书海”:改变,从阅读开始。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朗读手册》引用了这样的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那些孩子处于低龄期的家庭,父母榜样式的阅读和引领式的荐读,对于孩子心灵成长更为重要。也许,童年的秘密我们远远没有发现,童书的价值我们也远远没有认识。童书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地藏在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里,借此构建孩子的价值观。最初的阅读是亲子共读,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不认字,阅读更多的是从图画入手。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童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看了之后比说一万句教训的话都有用。

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来读。阅读是有“胃口”的,一开始让孩子吃“肯德基”“麦当劳”,慢慢地,其他东西就不爱吃了,他只对“肯德基”“麦当劳”感兴趣,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好东西。读书也是这样,读了一些糟糕的书,对其他的好书就没有鉴赏力了。甄别图书,也是家长的责任与义务。

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对孩子阅读的介入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在读书的艺术上,即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方面给予中肯的建议。若自己的阅读视野与阅读水平非常有限,而不能给予孩子恰适的专业指导,建议可以多带着孩子出入图书馆、聆听一些专家讲座,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进步。在阅读这件事上,家长要有长期陪跑、共同进步的意识。(本文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民进中央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