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祸从天降——波士顿纪行

杨冠群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杨冠群  新中国资深外交官;1950年调入外交部,1951-1954年派往朝鲜,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工作;历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随员、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讲师、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一秘、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常务副代表等职。



警车在公路上疾驶,呜哇呜哇地响着警笛。我坐在车上颠簸着,目送树木、车辆、房屋飞快地向后抛去,心里又是可笑,又是可气。可笑的是:事有蹊跷,我这个中国领事居然坐上了美国的警车。可气的是:在一场人为的车祸中,我们险些丧了命,还耽误了公事。若不是一对萍水相逢的美国老夫妇挺身相助,事情还不知会怎样……




当天早上,早饭过后,我便从纽约的曼哈顿出发了。这次长途行车的目的地是波士顿。傍晚,该市的一个华人社团举行成立5周年的庆典。我和一名副领事代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前去祝贺。

我们乘坐的是一辆总领馆刚买不久的新车。乳白色的车体,乌黑的轮胎,经过司机的冲洗,越发显得英姿勃勃。我坐在司机座旁,为的是尽情饱览沿途风光。

星期六早晨,95号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刚刚下过一场秋雨,清新的空气夹带着阵阵泥土芬芳,沁人心脾。公路两旁,枫叶火红,碎金般的落叶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远处白色的别墅时隐时现,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陶醉。




汽车行云流水般地向前飞驶。我半躺在座椅上,沉思着傍晚致词时要说的话。蓦然间,后面急促的汽车鸣笛声和嘈杂的人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我好奇地回头望去,只见一辆红色轿车正以百公里时速歪歪斜斜一地向我们奔来,越来越近。我还来不及说“不好”,随着一声巨响和颤动,只见右侧窗前,一个红色影子呼啸而过。

顿时,我们的汽车失去了平衡,踉跄地向前冲去。我被重重地摔下座位,双膝着地,左肩撞在前窗的横挡上。我挣扎着坐起来,又被左右激烈晃动的车身摔了下去。接着左前轮像撞上了某种金属物体,发出刺耳的响声。车子终于站住了。这一切只发生在几秒钟内。

司机撞开了车门,跳下车去。右车门已无法打开,我只好爬过司机座,也从左边下了车。这时副领事也跳下车来,我们彼此望着,庆幸大家都“完好无损”。




汽车已被撞出了高速公路,停在快车道左侧的沙石地上。车前,保险杠已被挤压得变了形,底盘深凹,水箱正在漏水,车胎也放了炮。车子右侧两扇门的铁皮已经被掀开,留下道道深浅不一的刮痕。沙石地旁,钢轨制成的防护栏被撞断了五根,钢索散落了一地。防护栏外是一道深十来米的大沟。好险!如果当时汽车翻入沟中,我们三人都难免去见“上帝”了。司机的技术受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前方百余米处,斜停着那辆闯了祸的红车。车上几个男女青年正探头探脑地朝我们望着。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青年从司机座上下来,吹着口哨,若无其事地向我们走来。我正待上前去兴师问罪,“吱”的一声,一辆灰色轿车在我们后面不远处停下。

我不由神经紧张起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如果追上来的是前面青年人的同伙,我们这三个外国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恐怕要吃眼前亏了。我定睛看着。车门打开,走下一男一女两位六十开外的老人。我松了一口气。




那老汉快步向我们走来。到了跟前,首先问有没有人受伤,又问了我们的国籍。这时,男青年已走上前来,头发蓬乱,睡眼朦胧,酒气熏天。老汉抢先一步,上去抄下他的驾驶执照和汽车牌照号,嘱咐我保存好,以便向保险公司索赔。

接着,又截了一部过往的汽车,请驾车人到前面去报警。那个年轻人围着我们的汽车转了一圈,又俯身端详“C”字打头的领事车牌,向那个多管闲事的老头瞟了一眼,一声未吭,便怏怏回到自己车上。

在警察到来的空隙里,我和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告诉我他姓莫里斯,是个退休的工程师,家住在附近。今早看天气放晴,便携夫人驾车出来溜溜。

刚拐上公路,就看见那辆红车一路狂奔,车上的男女又唱又喊,还不时按着喇叭。他预感要出事,便一直驾车跟在后面,不料那车竟撞到中国领事馆的车子,实在抱歉。并说一会儿警察来了,他定会做个见证人。

看到老人如此正直热情,我也亮了身份。老人接过名片又说,他常去纽约,有时还到唐人街吃饭,但从来没有结识中国朋友。今天在十分特殊的场合下认识了中国领事,十分高兴。说着,又把夫人介绍给我们。我感谢他的帮助,并邀请他再去纽约时定到中国总领馆做客。




远处传来了警笛声。不一会儿,警察到了。他们先查看了现场,又听取了老人的陈述。那时我们最大的难题是:车子已无法使用,进退不得,如何是好?老人想用自己的汽车把我们送回纽约,我觉得已烦劳他许多,便谢绝了。

他又和警察商量。警察表示可负责把我们的车拖去修理,同时把我们送到附近的新伦敦市,以便搭火车返回纽约。我们三人议了一下,觉得别无选择,便同意了。告别了莫里斯夫妇,我们便上了警车。

整整十年过去了,每逢阴雨天,我的左肩还有隐痛。这一外伤是那场车祸留下的长久纪念。每当我忆起那场飞来横祸时,当时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尤其是那对在我们惊魂未定之际伸出援助之手的莫里斯夫妇,他们严肃认真的处世态度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令我难以忘怀。




-End-

文字 | 《鹿死谁手——外交官在美国》 

作者 | 杨冠群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