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刘红见:语言模因的多维研究(何自然序)

刘红见 语言服务
2024-09-04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最近,刘红见要出版一本关于语言模因论的专著《语言模因的多维研究》,来信请我写序。红见在西安翻译学院从事英语教学,热衷于研究语言模因理论与实践,曾发表过多篇论文,承担过多项与语言模因论有关的省、市级科研课题。他曾特别关注当代流行语的语言模因现象、研究乡土语言中的语言模因信息、地域文化负载词语的模因翻译实践,以及研究语言模因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等。可见,他是一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学者。



语言模因的多维研究

刘红见   著

添加作者微信可购买本书


语言模因论是在中国语用学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我国从事语用学研究的学人在21世纪初对国外有关学科理论加以本土化而提出的见解,用以阐述中国社会的语用实践。语言模因研究是中国语用学界的一条创新之路,20多年来一直有热衷的语用学人在辛勤探索。语言模因论在中国语用学研究中已证明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已逐步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专著《语言模因的多维研究》是刘红见从事语言模因论研究收获的总结。按作者的说法,全书共十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语言模因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第1—4章,介绍语言模因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概述语言模因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从第5章到最后的第11章,为语言模因理论的应用研究部分,其中第5—7章谈模因翻译,分别介绍了标识语、电影片名、新词构词等模因现象的翻译;第8—10章,谈模因在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启示。最后一章,谈语言模因与社会语用问题,着重研究语言模因在社会流行语中的表现和应用。


下面是我粗读本书过程的几点随想:


一、模因论是用以解释文化进化的。进化理论不仅成功地应用于生物界,也可以应用于人类文化。文化进化并不通过物代之间的传承,而是对事物从心智到心智之间的模仿和传递。人类文化通过事物的直接模仿或通过以语言作为媒介的模仿而得以不断延续。语言本身作为事物的符号使文化信息得以传承;语言不仅仅是传播和获得信息的渠道,它还使我们获得信息的同时,影响我们的思考及传播信息的方式。语言的这些信息表征正是我们理解的语言模因现象。由于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传播功能和我们的社会语用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便将有关语言模因的理论放到语用学的研究范畴,探讨如何解释语言中形成的模因现象,了解模因表征的信息特征以及这些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变异。


二、我们之所以将语言模因论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畴,是因为我们感到语言模因对语言的使用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有很强的解释力。于是我们就撇开模因论的其他研究领域,专注语言中的模因现象,从而拓展和深化我国的语用学学科领域。然而,语言模因论提出至今近20年,但我们的研究尚未成系统,研究对象也不够广泛,仅停留在语言模因与翻译、语言模因与语言教学、语言模因与社会语用。除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之外,更谈不上开拓新的研究范围。故此,在当今盛行跨学科研究的氛围下,开阔我们的视野,从社会、心理、认知等更为宽广的角度去研究语言模因就很有必要了。兰州大学樊林洲教授在微信中对本书作者说过:模因论是生物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当中激发的灵感。对大多数人而言,模因论非常符合人们的直觉,所以其影响力很大。但首提模因论的Dawkins毕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从生物学的角度不可能解释模因所反映的复杂的文化规律和对这种规律的认知。文化当中很多现象是模因现象,但是模因论没有解释这些现象的系统理论,因此要用文化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综合加以解释。可见,语言模因论的研究任重道远,期待青年学子今后为模因的拓宽研究不断努力。


三、Meme(模因)是Dawkins在gene(基因)的基础上自创的术语。正如本书作者介绍的那样,最初meme的译名没有统一,我们在编选文集《语用新论:语言模因论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时就曾因论文中meme的译名存在不统一而犯难。为方便读者,出版社最后将入选论文里的meme都统一用了“模因”这个译名了。术语翻译是名称翻译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翻译术语是从事翻译工作的重要一环,译者除通晓译论之外,还须对相关学科有较广的认识。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武汉大学朱志方教授的专著《社会决策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275)中也出现“模因”这个译名!可见朱先生比我早五年就想到将meme译为“模因”了。在此我向模因论研究者建言:“模因”是一个好译名,但再不要以为我是首译者。


上面简单地提到研究语言模因的动因及刻意将语言模因放到语用学学科领域中去探索的缘由;提到须要拓宽语言模因的研究范围,多视角地从社会、心理、认知等更为宽广的角度对语言模因现象进行探讨,以期使语言模因的论题最终能形成系统理论。最后,我还从meme的译名联想到名称翻译特别是术语翻译对译者的要求:译者翻译名称除通晓译论之外,还须对相关学科有较全面的认识。以上随想是我粗读红见这本专著的心得,愿与红见及有志于研究语言模因论的读者分享。



序言作者简介:


何自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创始人、名誉会长,2008年及2011年曾连续两届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文学学科)名单,2019年获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和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内外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在国内外发表论文逾200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和国内外第一部从理论建构和应用探讨两方面系统研究语言模因的专著《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以及其他语用学、语用语法等专著和译著十多部,其论著在有关学科论文中的被引用率一直排在全国前列。


注:选自本书序言,更多精彩内容请翻阅本书。


作者简介



刘红见,教授,博士在读,民盟盟员,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语用学、翻译与英语教学。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3项、省社科联项目1项、省哲社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内容简介




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研究正在西方学术界展开。国外已有模因学研究中心、模因学讨论小组及专业学术期刊等,模因理论研究已经受到社会科学界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在何自然先生的带领下积极介入模因与语言之间的界面研究,形成了语言模因论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书在总结并吸收国内外关于语言模因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统领、多维透视的研究方法,从新的研究视角将语言模因理论分别纳入翻译、语言教学、媒体语言等视阈中进行多维探究,形成语言模因研究的框架和体系,目的在于阐释语言模因理论对翻译、英语教学及流行语复制传播机制的科学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深化语用学界、翻译界及英语教学领域学者对语言模因理论的跨学科认知,加深人们对语言、思维、文化与模因宿主之间关系的认知。相关研究成果既拓展了学科研究视野,也深化了人们对语言模因相关研究领域内涵的认识。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语言模因理论概述

第一节   模因的翻译

第二节   模因含义的界定

第三节   模因的属性与传播过程

第四节   语言模因的含义

第五节   语言模因的表征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语言模因的类型、形成与传播

第一节   语言模因的类型

第二节   语言模因的形成条件

第三节   语言模因的传播渠道

第四节   语言模因的传播方式

第五节   语言模因传播的触发机制

第六节   语言模因的蜕变与消亡

第七节   结语


第四章   研究语言模因理论的意义

第一节   语言模因与翻译

第二节   语言模因与语言教学

第三节   语言模因与流行语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语言模因与汉语标识语的英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模因与翻译模因论

第三节   标识语的定义、语用功能及其语言风格

第四节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汉语标识语英译策略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语言模因与电影片名翻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电影片名的模因表征

第三节   电影片名的翻译与翻译模因的关联性

第四节   语言模因论视阈下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方法

第五节   语言模因论视阈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策略

第六节   结语


第七章   语言模因与英语新词构词与翻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模因与英语新词构词表征

第三节   英语新词模因复制传播机制和方式

第四节   语言模因视角下的英语新词翻译策略探析

第五节   结语


第八章   语言模因与英语词汇教学优化研究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我国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第三节   语言模因与英语词汇模因教学

第四节   语言模因理论对英语词汇模因传播理据阐释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第五节   结语


第九章   语言模因与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目前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语言模因及其生命周期传播理论回顾

第四节   语言模因与二语模因习得的过程分析

第五节   语言模因论视阈下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第六节   结语


第十章   语言模因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模因及其复制传播机制与方式

第三节   语言模因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第四节   语言模因复制传播机制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一章   语言模因在流行语中的运用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模因与流行语

第三节   流行语模因的形式表征

第四节   流行语模因复制传播的机制

第五节   流行语模因流行和传播的动因和理据分析

第六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如果您有语言学领域研究成果

欢迎添加黄编辑微信洽谈出版

著作出版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5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欢迎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语言学好书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