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扯白||为什么我们喜欢频频回望青春?

陈思呈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19-04-14

有凤凰花的那一块天空,好像比别的天空蓝一点。


这当然是一种错觉,物理学上可能是因为橙红色的花和蓝天正好是对比色。


凤凰花在五六月盛放,是毕业季的舞台背景。




“五月凤凰花似酒”时光刷一声拉到1998年的盛夏。那一年的凤凰花,担得起酒的形容。花在枝头醉,酒在杯中转,在杯中度过的季业季,回想起来,近乎眩晕。


到大四下学期我们基本就没课了。也许是有的,但是心理上觉得没有了。大家同心同德地专心致志地开始玩了。要毕业了嘛,毕业就不能这么玩了。要分别了嘛,分别前总要好好玩一玩的。


我被分配了一个任务,给毕业晚会写一个小品。要写小品嘛,当然需要合作者了,我赶紧把老王等几个要好的朋友拉来,形成创作小组。要搞创作,当然要开会讨论;要开会讨论,当然要出去吃饭;吃饭嘛,当然要喝酒。


就这样的,不知喝了多少啤酒,小品长什么模样,反正我是没见过。后来有一次我终于急了,举着杯子指指点点:从明天开始,你,第一稿,你,第二稿,你,第三稿,最后,我审稿。话没说完,老王同学一巴掌打在我肩膀上:你,一个人去搞!


我喜欢和老王同学混就是因为她说话最刻薄。比如她讽刺我长得黑,说你晚上千万别出门,要不然会和夜色融为一体。我纵声大笑,她又说,笑也不行,夜色中只看到一副白牙飘动。


别看那时总是聚众喝酒,其实,我觉得酒挺难喝的,啤酒寡淡,白酒辛辣,可我很虚伪,一直装出爱喝的样子。因为我喜欢的,是聚众喝酒的气氛,以及微醺之后言不成句的愉悦。我怀疑其他人也像我一样,只是把喝酒当作厮混的幌子而已。


▲就像很多青春电影里头都会有混在一块喝酒的场景,特别是毕业季学生们的场子,酒精对于年轻的孩子来说是陌生且极具诱惑的,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邀请函,年轻人的每一顿酒似乎势必要带点今朝有今早醉的意味,成年了,长大了,逃离了,决定权在自己手里了,是时候撒开膀子干一直想干的事情,哪管那是不是真情实意的做作。


老赵除外。老赵是真心爱喝酒。而且她爱喝的,是白酒,喝时表情珍惜,抿嘴品味良久,仿佛心事重重。


她还说,看不惯电视剧里那些大碗喝酒的人,动不动把酒杯酒碗往桌面上一顿,酒能洒出来一大堆,喝的时候动不动又从嘴角漏出一些,这些人实在是不心疼酒。她很生气地用手指敲着桌面:“第一,酒好喝啊;第二,酒贵啊。就这么浪费?”


黄一苇同学没老赵那么爱酒,但她喜欢喝了点小酒之后就写诗。就像《围城》中的董斜川,大家一桌子混乱,她埋头在那里奋笔疾书,问她,您在干啥?她严肃端庄地说,我在写诗。


写了之后还让我们传阅,问如何?我们能怎么说呢?能说不好吗?谁敢惹一个喝多的人呢?反正我不敢。说写得好,她接着问,那么好在哪里?我怎么知道好在哪里啊,我又不会写诗。现在想想也是疑惑,她喝的是酒又不是醋,为啥一喝就变得那么酸呢?


有些人喝多了会打电话去某个人诉说衷肠,有的人喝多了会鼓起勇气吐露心声,最可怜的是那些喝多了也没有什么心事要诉说的人。比如我。这个时候觉得人生没有一点爱恨情仇,真是不配喝酒。



但是也终于渐渐知道,爱情并不是青春的标配。


在最好的年纪,也未必就能遇上最合适的你,在最能说情话的年纪,可能说的都是无主的情话。这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好时光未必需要对手戏。纵情欢笑,未必需要有多么复杂的情愫,那些无心无肺的友谊,有情有义的兄弟,未必不如卿卿我我的爱情更值珍惜。


▲年轻的学生时代仿佛做什么都格外开心,除了考试,学业,还有各种奇奇葩葩的课外活动,若是有个像《我的少女时代》里边那个讨人厌的教导主任不管大家的意愿给取消了,可能会大闹一场吧,可能不会,成年的大人和少年是两种思考模式,他们并不懂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什么意义,意义嘛......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想起那段时光心头还有那么点热乎,这就是意义。


天光迟迟不去,夏日漫长的黄昏。走回宿舍的时候,突然抬头看看住了四年的那个窗口。衣物招展,一切无情。


这段时日,因为临近毕业而频密的醉饮,夜聊,狂歌和欢笑,数天后将结束,而数天后,将与这一切彻底告别——这个饭堂,这栋宿舍,这些拿着西瓜或者鲜花的人们……这一切。难言的恐慌和空虚,不知从何说起。


谁能在22岁的年纪领悟到告别的真意呢?谁会知道我们在那之后,将会更频繁地经历告别,谁会在当年就理解到,所有的告别,都是一场场小型的死亡呢?



很多人在告别的时候哭了。


也许在那场盛大的告别里,我们隐约意识到,毕业意味着什么。


毕业意味着我们将落到社会的大嘴里,任它咀嚼,毕业意味着,我们再也不能那么理直气壮地矫情。


伍迪·艾伦在他给毕业生的致辞里这样说:“以我们的衬衫大小和腰围,我们怎样才能在这个有限的世界找到意义呢?”


探寻意义是那些衬衫大小和腰围仍很完美的毕业生可以做的事,然而,没有例外的,他们有一天变成这样的人:“总结来说,未来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陷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躲避陷阱,在六点钟前回家。”


从彻夜笙歌的人,成为在六点钟前回家的人。


从毫无目的的畅饮,到珍惜每一份精力,规避每一份危险,绝不付出一分不必要的热情。


这,都是今天的我,怀念毕业季的原因。


▲《无问西东》一开场,张果果(张震饰演)的问题多有意思:“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是啊,如果知道青春不就是那点脑热,一个转身就摔进世俗的漩涡里,而世俗希望你在意的,也向来就是那点东西,有点傲慢,有点不可理喻,你还会来过自己的人生么?


青春就像一场宿醉,醒来的时间,很长很长。


很多年之后,醉意消失,再想到故人,想到那一年盛夏,走在东九楼下的,拿着鲜花或者西瓜的亲爱的故人,心里尤觉怀念。


老王还是那么刻薄。几年不见,她讽刺我老了很多,说,你怎么像莫泊桑小说里某个女主角啊?我问哪一个。她说是《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以前是借项链之前,现在是丢了项链的十年后。


爱喝酒的老赵,却诡异地爱上了中医,想象她当年抿嘴喝酒的表情,现如今抿嘴喝的却是中药,也是醉了。


老邓是我们之中第一个买了房子的人,他买房子时,我们全到他家去蹭住。他虽然贵为买房之人,审美却十分令人担忧,房子里每个房间每个空间都贴着不同类型的地砖,所以四壁空空的同时,却又花花绿绿。老王同学又刻薄了,说,你家看起来像是卖地板的。


那天晚上我们没喝酒,一群人云淡风清地聊聊天,各自倒地而睡。有的睡在沙发,有的睡在地板,有的睡在电视柜(因为电视柜是有了,但电视还没有)


那并不是记忆中的盛夏,尽管花事已了,酒事不再,我仍想起那首出名的诗歌:我们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我们为什么总爱频频回望自己的青春?大概就是因为,我们都知道,无论谁,总有一天会把青春走完,就像电影会有终幕,酒总要喝完,人不可避免地毕业、长大、老去,也许还会成为自己完全想象不到的那个样子。


青春的珍贵就在于,“千里搭长棚,就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正是因为如此啊,那些短暂的,恣意的,放肆的,傻乎乎的片段,会在六点放工后沙丁鱼罐头一般的地下铁,会在单车少年呼啸而过的林荫道,会在绑领带的青年人喝到抱头痛哭的苍蝇小馆,会在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间撞进脑海,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它们之所以让人留恋,是因为那些零星散落的片段,构成了我们生命里那一场酸辣苦甜只有自知的电影,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在出演属于他们自己的剧情。


而昨天,我发现了一个“不散场剧场”,在这里,找到了“不散场的青春”。



这是一个腾讯视频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线下主题活动。一进场,就感觉又回到了那年岭南的漫漫长夏,小吧台上是老旧的小黑板,写着今天要放映的电影,悬挂在外的长布写满了电影里的台词,那些不完美的,遗憾的,逝去的,被一一记录下来。



我在这个剧场里看了好几场电影,好久没有流过这么多泪,也好久没有这么放肆地笑过了,现场像我这样笑了又哭得稀里哗啦,哭了又笑得花枝乱颤的人还真是不少的,大概每个人都能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青春碎片,谁又在谁的故事里留下过声影?而现在的他们,还有没有剧情?


电影结束的时候,舞台上只留下了一束灯光,有人站在光下,说着自己的往事和宣言,每个人都想要青春不朽啊,每个人都想要不散场的筵席......



现场年轻的,即将毕业的姑娘小伙们低着头红着眼啜泣,明天也许就要离开学校,离开宿舍,离开熟悉了这么久的朋友老师,时光不会往回走,明天,下一站,又会碰到新的人,新的世界,故事才能一直一直写下去,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最好时光,“不负好时光”,青春就不会散场。



本文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