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宏启观察97 ||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全文共2005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负担有所减轻,但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学生负担依然很重,甚至“内卷”到白热化程度。业内人士、学生家长与社会公众对此均忧心忡忡,大家对基础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如何健康发展高度关注。基础教育要实现健康发展(且不说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或者说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第一,多与少。“多”与“少”是指当前中小学生知识学得过多,而其他素养获得的太少。中小学生多学、早学是一个突出的大问题,早学的本质也是多学,“唯分数”“唯升学”是幕后推力。多学和早学的目的在于可以使学生在同龄人尤其在同伴中形成竞争优势,考出更高的分数,获得教师更多的肯定,获得同学更多的羡慕,最后考上更好的学校。由于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就通过多学和早学掌握了相关知识,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失去实质意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本该“学习新知识”,却变成了“复习旧知识”。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从长时段看,这种重复性的学习没有实际价值,边际收益甚低。如果说前述的多学和早学是家长主导的、社会补习机构实施的,那么,还有一种多学则是课程内容过多所导致的,大学的课程内容下放到高中,高中下放到初中,初中下放到小学,使得每个学段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


中小学生有必要学习那么多的知识吗?答案是完全没有必要!知识的学习并非多多益善,因为中小学生的时间总量是恒定的,当知识学习用的时间多了,用于能力发展、社会实践、自我反思、身体锻炼、休息睡眠的时间就短了甚至完全没有了,就会造成学生片面发展,甚至带来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学生抑郁甚至自杀都与学习负担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有密切关系。


基础教育需要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要从源头上减负,大幅减少课程内容知识总量,减少甚至杜绝家庭主导的早学和多学,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用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有更加满意的学校生活、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来才会有更美好的人生。


第二,近与远。“近”是指眼前、一时、急功近利,“远”是指长远、一世、可持续发展。多学、早学、唯升学、唯分数等,考虑的只是学生的眼前利益、一时(中高考)的利益,而不是学生的长远利益、一生幸福。对于中高考而言,“会做题”很重要,但对于学生的一生一世而言,“会做事”更为重要,时下国际普遍认同的核心素养就是会做事。人的真实人生是做事,而不是做题。国际上公认的四大核心素养(4C)即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就是职场的关键胜任力、核心竞争力,对实现人的社会阶层的持续向上流动、对人的一生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最为紧要的。


然而,不少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核心素养并不关注,认为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与考试无关,而在许多人眼中只要考试不考的都不重要。实际上,纸笔考试具有天然的缺陷,难以测评出一个人是否有温暖的心、是否有领导力,更难以衡量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在单一的纸笔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让学生“会做题”成为许多学校、大多数家长的主要目标。于是,基础教育拼命内卷,加班加点、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盛行,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基础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培养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把一时与一世统一起来。


第三,苦与乐。“苦”是指刻苦、痛苦,“乐”是指快乐、乐趣、兴趣。成年人常用“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并忍受负担重所带来的“痛苦”。在学校和家长的反复强化下,学生们认为苦学、痛苦是合理的,是必要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成绩、好的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其后果是学生年复一年的压抑与忍受,是代价巨大的身心透支。学生很苦、很累,导致厌学弃学,甚至厌世弃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资源滥挖滥采、“杀鸡取蛋”,就会使得他们身心受损、元气大伤,等他们高中毕业后就已经没有后劲了。青少年学生缺乏后劲、缺失动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后劲除来自理想、信念、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乐趣与兴趣,这是人一生不竭的动力。人生的闪光点、至高点,往往来自一个人浓厚的兴趣与爱好,而不是大家共同刷的那张卷子。基础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突出位置,要开设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创造性。有兴趣的、快乐的学习,比刻苦的、痛苦的学习,能带来更好的结果。没有苦中苦,也可以有甜中甜,甚至有更多的甜中甜。


总之,基础教育要健康发展,学生要更好地发展,尤其是学生要一生可持续发展,就要坚决改变当前知识学得过多、急功近利唯分数、学得苦与累等问题。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长远利益、兴趣爱好,有助于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顽瘴痼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在校生活满意度,有助于促进学生一生过上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作者系本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相关文章推荐↓

《中小学管理》2023年总目录





1期文章回顾 



林清华丨学校管理研究2023年度发展报告

谢   凡丨面向未来的校长领导力进阶

黄敏洁丨让百年老校焕发生命活力

赵德成,等丨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怎样的校长领导力?

李冠宇,等丨何种校长领导行为更有效?——基于对30位骨干教师的深度访谈

刘莉莉丨名校长成“名”的底层逻辑及价值旨归

孙宏艳丨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何精准施策?——基于对中美日韩12282名高中生的调查分析

王   烽丨学校:承载公共利益的共同体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1期 · 宏启观察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