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2016-07-12 吉林检察

作者:穆德爽、张瑜

作者单位:吉林省检察院

编者按

     吉林省检察院作为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院,肩负着改革“开路先锋”的重任,大胆探索、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在当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探路者实干家的改革浪潮中,谱写了一曲曲风起扬帆的赞歌。自今天起,吉林检察官方微信平台将推出检察改革专栏,为您讲述吉林检察干警们关于改革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改革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访吉林省检察院刑事检察部主任检察官刘艳华 

刘艳华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半身照片,旗袍得体、发型典雅、仪态端庄、笑容温婉,与公诉席上唇枪舌战、英姿飒爽的检察官形象大相径庭。看笔者盯着照片,刘艳华说,“这是我在一次手术康复后,拍下的一组照片之一。就是想提醒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然后珍惜。”

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我们确实感受了刘艳华对生命、对工作极深沉的感悟和热爱。“能在自己深爱的这块土壤,参与改革,投入改革,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探索性实践,我是幸运的。”她说,“通过一年来的改革实践,我也终于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从容。”


◆◆◆◆

“能参与改革是我的幸运”


刘艳华改革前历任吉林省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公诉一处处长,侦监一处处长。改革后任刑事检察部副部长、主任检察官,同时也是吉林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兼职教官,吉林省检察业务专家。

说起自己的从检经历,她连说了三个“幸运”。 她说,1996年在吉大法学院获刑法学硕士学位后,来到吉林省检察院工作,能够学有所用,专业对口,做到爱一行干一行,自己是幸运的。

“我对公诉业务,对刑事检察业务,都情有独钟。开始,我跟着师父学办案,后来协助办案、独立承办案件,再到指导下级办案。能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践应用,成为一名资深检察官,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这是非常幸运的。”

从检20年,刘艳华经历了1997年《刑法》修改到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她说,“做为法律人,我经历了我们国家审判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经历了我们国家向法制化、民主化推进的重要进程,应该说,我是幸运的一代。”

而第三个幸运,刘艳华说得更加动情,“司法改革,涉及到国家的法律体制、制度改革,吉林省作为改革的试点先行单位,能够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契机,为全国的司法改革‘趟出’一条路子,这不仅是我的幸运,对吉林省每一个检察人都是非常荣耀的事。”

刘艳华形容司法改革,就像法治进程中的“弯道超车”,是她多年的期待。

她说:“这次改革触动利益最大的看似是员额制检察官,但实际上,对于所有检察职位来说,都是升级到专业化进程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她认为,作为专业化的检察改革,就是建设一支专业化检察队伍的过程,既包括检察官的专业化,也包括检察辅助人员的专业化,同时也包括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作为司法部门内部的管理者,这种专业化的人员分类管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清晰过。

“在改革的总体设计上,我们做到了科学创新,要求所有人都付出努力,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真正做到了人员分类管理。”这是此次改革给刘艳华最深刻的领悟。

的确,在吉林检察改革的员额选任环节,所有检察人员内心都充满期待,每个人都想利用这个机会, 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公开平等的机遇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而司法改革,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按时间表一步一步稳定执行和推进,也在一年后的今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正如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所评价的九个字:“力度大、步子稳、效果好”。这是所有检察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实,作为检察机关所有成员来说,都对检察官的职业特别珍惜,大家都卯足了劲儿,想搭上第一班车,希望把推进国家法治进程与个人的职业规划更好的结合。”刘艳华说,“能够跟随吉林司法改革的步伐投身改革,参与改革,做改革的先驱者,我是幸运的,更感到无尚光荣。” 


◆◆◆◆◆

“从大兵团转到小团队做战,

使每一起案件更加精细”


做为办案部门,刘艳华形容改革后是由“大兵团”转向“小团队”作战。“改革前,我们一个处二十几个人,每年承办大约200件案件,做为处长,审核案件数量比较多,承办案件比较少。”刘艳华坦言,做为处长时,她所侧重的是案件的程序性问题,比较关注案件的进度。

而改革后,她做为主任检察官,不仅要承办案件,还带领一个承办检察官,一个助理检察官组成的办案组,由“大兵团”转向“小团体”作战。由原来的审核责任变成现在的决定责任。“在责任要求不一样的情况下,对每一个案件投入的精力是不一样的。”刘艳华说。

说起改革前后,刘艳华似有说不完的对照。

她说,以前审核案件的时候,有些证据只要听汇报就可以。但在改革后,面对将要承担的终身责任,她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一些重大疑难的案件,在调查取证的时候,她必须得去。她说:“责任压得更实了,大家的压力也更大了,司法投入也更加精细了。”

在改革期间,刘艳华的办案组承办了一起在吉林省比较有影响的受贿案。她说,如果按照原来的审查方式,她只要听取汇报,看看文书,主要的事实、证据都以承办检察官汇报为主,但成立办案组后,他们对案件的审查结论、出庭方案、法庭意见,都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究。还做了几次的模拟出庭,对出庭的整体预案进行论证和把关,做到万无一失,才拿到庭上去。

“面对案件所承担的终身责任,大家的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对于拿不准的案件,大家一定要私下研究、沟通论证,如果还解决不了,就会用部里主任检察官联席会议的方式研究解决。”说起现在大家对每起案件的态度,刘艳华提起两个成语“殚精竭虑胆战心惊”。

原来一个处二十几个人,现在一个办案组才几个人,对于主任检察官,是不是权力削弱了呢? 说起这个问题,刘艳华认为,由“大兵团”转向“小团体”,实际是削弱了原来处长的审核权,而现在,主任检察官承担的是决定权。“权力比原来大了,担子自然而然也比原来重了。”她这样说。

而“小团体”作战,办案能力会不会削弱呢?刘艳华这样回答:“改革之后,每一个员额内检察官都是司法主体,经过‘过关斩将’、优中选优,‘小团体’的能力素质是很强的。所以说,这种办案模式,实际是加大了检察机关司法供给的能力。”

改革之后,刘艳华所在的办案组已经办理了多起案件,仅她本人,就办理13起案件。“因为节省了审批环节,一些审查逮捕案件和延压案件的效率明显提高。而一些证据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疑难案件或者命案,从最高法的核准率来看,案件质量是提升的。”刘艳华说。

改革前,刘艳华曾担心,改革使管理扁平化,会不会导致管理标准的碎片化。经过了一年的运转,她说,“从目前来看,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当前执法信息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大家作为执法个体,视野更宽了,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这种扁平化的管理反而更有利于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

“心态平和地听取各方诉求,

真正做到兼听则明”


刘艳华坦言,以前作为公诉人出庭,常带有功利色彩,对相反的意见会产生抵触。检察改革促进执法规范化,在办理案件中,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同时,因为责任压实了,心态也变得特别平和,能够回归司法色彩,更平易地对待每一个诉讼参与人,真正做到兼听则明。

去年,她们办案组办理一起故意杀人案时,控辩双方、被害人家属、一审法院,在法律适用上,对这起案件分歧非常大。 

为充分保障人权,同时又打击犯罪,刘艳华跟公安机关到现场复核相关证据,和侦查技术人员协商案件证据的索取情况,对被害人死因的鉴定,致伤工具等问题充分沟通,听取各方诉求,并在庭审过程中,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人民法院在打击犯罪过程中所做的努力,都非常客观的予以展现。同时,鉴于受害人家中的实际困难,他们还就相关的救济问题,提出了检察建议。虽然最后给出“维持原判”的处理意见,但受害人家属及被告人家属,都给予认可和理解,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提起这个案件,刘艳华说,“这是一件疑难复杂案件,因为错过了侦破时机,我们取证难度非常大。但因为我们充分尊重诉讼参与人的权利,摒弃‘纠问式’指控犯罪的执法方式,以理服人,最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被告人也当庭流下了悔恨的泪。”

刘艳华告诉笔者,做了主任检察官后,她不自觉地担当起了法律宣传者的责任,将“谁执法谁普法”不再做为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应用到工作中。每一次庭审过程中,她都不失时机地做法律宣传。

刘艳华说:“我争取每经办一起案件,就让检察机关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里扎根,真正让公平正义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刘艳华坦言,以前在处长的位置上,管理色彩更浓厚,追求的往往是团队在本行业中的绩优指标,将检察主体身份的考核看得很重。“现在,同样是为老百姓执法,却是个接地气的过程,虽然管理目标相同,但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社会责任却不尽相同,做为法律人的职业担当更变得尤为重要。”

而通过这一年的新机制运行,她对检察一体化建设也感触更深,她说:“现在,我更尊重执法一线的检察官,因为所有数据的生成,都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对所有一线干警和同志们所付出努力,更加钦佩。”

由于检察改革使员额整体调配更科学,办案更规范,工作量分配更均衡,解决了一线案多人少的矛盾,刘艳华说自己变得更加从容。“以前遇到问题基本都是应急型的,心态上特别急躁。而现在,即便遇到问题,感觉可控了。”她接着说:“学习内容也更丰富了,可以有时间拓宽自己的视野,而以前,则是为了手头的问题拼命的‘检索’。”

采访的最后,笔者问:“做了主任检察官,您的职业尊荣感是否有所增强?”

刘艳华笑了,“我认为,主任检察官所体现的职业尊荣感,除了案子办得漂亮外,老百姓、诉讼参与人、执法一线的反响也很重要。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办案以小见大,反映出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推进国家法治进程中做出贡献。”她接着说,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脚印,职业尊荣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现在看来,我们迈向职业化的底气更足了。”刘艳华对“职业尊荣感”给出了这样深刻的诠释。



本期编辑:尹惠 徐瑞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