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调国际】一切皆可期:步入联合国与国际金融公司

2016-03-12 张力娇 D调魔法学园

从联合国到国际金融公司,是怎样的力量吸引本期嘉宾走入了国际法的殿堂?在主流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志于此的中国法律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本期专访将带您探索嘉宾的国际法律机构之旅。

 

一、嘉宾简介

 

葛青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2006级本科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2010级硕士。曾代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参加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选拔赛,并在中国赛区获得一等奖。其先后在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简称IFAD)法律部和联合国纽约总部法律部实习,现供职于国际金融公司北京办事处法律部。



本期嘉宾葛青青


二、机构概况

 

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简称IFC)是世界银行集团的成员组织,同时是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专门针对私营部门的全球性发展机构,中国是其成员之一。该组织成立于1956年,总部设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已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作,让新兴市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改善企业治理和环境绩效并为当地社区作出贡献;其愿景是:人人有机会摆脱贫困、改善生活。



国际金融公司logo

(图片来源:国际金融公司官方网站)


三、经验分享

 

Q1:看到您在校期间参加了Jessup并且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您觉得这样的经历对于之后进入联合国以及国际金融公司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A:首先跟很多参加过Jessup的人一样,我很喜欢和感激那段经历。这个比赛让我接触了国际法,并因此决定考北大国际法研究生,继而是之后的国际组织道路,所以Jessup可以说是一个起点、一种引导。其次是这个比赛本身,对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从法律问题的识别、分析,到memo的写作,最后到现场的presentation能力——你会发现这些能力在实际法律工作中都非常实用。然后是功利一些的方面:简单来讲这个比赛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名,我在联合国和IFC法律部的同事或老板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个比赛,有的甚至参加过,相同的经历会让大家彼此之间更加欣赏。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个比赛对我而言更多是一场8个月的“战争”,这8个月里我有“生死与共”的战友一起携手进退,我想在之后的人生里,很难有这样的体验了。所以经历本身就是价值。

 

Q2:能否介绍一下您进入联合国实习的求职步骤以及基本要求?

 

A:我是毕业之后去实习的,这跟很多人都不一样。其实在校期间实习会很好,没有太急迫的求职压力。我首先去的是位于罗马的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它们的实习信息在官网可以查找,应该会有不定期的更新。那还是4年前的情况,IFAD在中国刚刚开始招实习生,程序上主要还是学校推荐为主,我就是北大推荐过去的,是北大去IFAD的第一个实习生。后来北大政法等高校陆陆续续去过不少同学了。我自己有写过一篇长文分享在IFAD的实习经历,在这就不详细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翻我的人人网。总之这是对我而言无比重要的6个月。之后的联合国总部法律部是通过官网申请了,实习信息和申请程序在UN网站上都有,所以这方面没有太多特别的可以分享。至于基本要求,在上期D调魔法学园的公众号文章里,何为师妹讲过不少了,没有太多补充。

 

Q3:您作为一名intern,在IFADUN总部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呢?

 

A:我主要讲讲IFAD吧,UN总部我跟何为是一个部门,工作内容她已经讲得很清楚了。IFAD是联合国系统中专门向发展中成员国提供粮食和农业发展贷款的金融机构,法律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涉及金融借贷、投资等相关的一些法律文件和法律问题。我去的第一天Rocio(我的supervisor)给我一本IFAD基本法律文件集,给我罗列了一串问题,让我用一星期带着这些问题读法条。我的第一周过得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精彩,就是埋头苦读,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郁闷的一周为我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如此重要的基础。在以后的每一天,我都需要无数次翻阅这本法律集,试图回答最简单却也最难的问题:哪一条是applicable law,如何适用、如何解释、如何在这个框架中层层分析每一个问题。之后的六个月里,总顾问直接交办我做事不下10,我在那里得到了无比宝贵的知识和训练。总顾问的工作一般都是总裁或是成员国执行局直接交给法律部的,涉及机构最根本的借贷、投资法律制度和内部管理政策,需要做大量的research然后写memo我involve的任务包括国际劳工组织和海牙国际法庭关于IFAD的判决和咨询意见、投资减值、对苏丹债务减免等。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去了以后怎么“好好实习”。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不要让它只是你CV上的一行字,而是真的学到东西、增长见识、提升自己。关于这一点,看我的罗马长文应该会有更好的理解,但那里写的都是具体例子,比较长,这里简单总结一下:第一是主动性,所有的信任和机遇都必然是靠你自己争取,主动要求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觉得有帮助的事情,否则实习生很容易被遗忘在角落。首先因为人很多,没有人必须记得你,其次大家也很忙,没有人有空天天关照你,再次大家都不熟,没理由一开始就信任你。国内的同学容易有美好的假想,等着工作来,等着机遇到,国外的孩子却更懂得自己走出去。一旦你做好了第一件事情,自然会有第二件、第三件。这一点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在国际组织这样的大平台,你必须记得时刻靠自己没有现成等着你的机会,但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争取,看似不可能和现在不存在的路都有可能开辟。你的舞台不稳定但也没有必然的边际,一切皆可期。

 

其次是exposure,实习的时候不要给自己限定太多的框架,我学国际公法的就只想学习或训练公法的东西,这样未免狭隘。You never know. 我在IFAD的时候做过一些机构内部compliance、governance的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以后有机会可能会考虑做这方面。它告诉你另一种可能性。我在UN实习的内容是国际公法的,但我常去听一些international trade和finance的东西,我现在在IFC做的恰恰是finance方面的法律工作。总之实习的好处在于它没有实质上的工作范围和压力,那么就多去听去看去了解,世界之于你一切都是新鲜且充满可能性。



本期嘉宾于联合国实习

(图片来源:嘉宾提供)


Q4:之后您又回国就职于国际金融公司,这是不是跟您在联合国的经历也有一定关联?相比于律所、公检法这样的地方,您觉得国际金融公司这样的平台对于一个法律人来说有何不同?

 

A:之前的实习和我现在的工作肯定有关联。首先IFAD和IFC一样都是国际金融机构、国际发展机构,所以工作内容和对人员的要求都有相似性。当然两个机构也有很多不同,比如IFC是投资私人机构的,IFAD是投资政府的,在此不展开。我对世界银行集团和IFC的了解也始于IFAD时期,也就是说IFAD的实习让我进入这个领域。IFAD和IFC都是联合国专门机构,所以其实我也在一直在UN的这个框架里。IFAD和UN的实习经历也帮助我得到IFC的工作岗位,因为都是UN机构,都是international experience,所以对这些经历的承认度和欣赏度就会比较高一些。

 

至于国际组织平台跟国内公检法机构的区别,我想在工作内容上应该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在其他方面,我们可能更像外资机构的法务(比如用英语工作、跨国业务等等),只不过我们的机构会更大,我们作为政府间国际发展机构会非常强调自己的missionvalue。我们的培训机会比较多一些,这一点对于个人提升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另外就是全球资源,从项目上接触各国的法律和规则,从人员上认识不同function的同事,都非常有能力、有才华、有无比神奇的经历,他们是无限的宝库。

 

Q5:根据您的经验,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里中国成员的比重大概有多少?他们的教育、求职、语言等背景大体有怎样的共同之处?

 

A:中国成员的比重可能在各个机构内都不是很高,具体差异可以参考国际组织网站上提供的具体数字。但是目前有一个总的趋势:各个国际组织都在致力于提高中国成员的比重。所以我觉得可以肯定的是,在不远的将来这个数字将会有一个上升的趋势。

 

从中国成员的背景和经历来讲,大家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很多人都在国外接受过教育,或者和我一样在国外有过实习、工作经历。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对个人在国际组织的工作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多国经历。至于求职,许多人像我一样一直在国际法这个圈子里,career track有相似性。当然联合国也有来自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派驻的中国人员

 

从语言上来讲,首先肯定普遍英语水平很高。但是中国人跟native speaker,或者是以英文为第二语言的成员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当然现在大的趋势越来越好,然而总体来说中国人的语言水平相比于其他雇员并不是特别突出。尤其是一些欧洲同事掌握多国语言,这种特长肯定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就有五六种,多种语言对于同事间交往、项目工作等而言都是优势。会流利地说多国语言、并且将其当作工作语言的中国人还是比较少,新一代的同学们可以将之当作重点努力的方向。当然,身边也有法语等突出的中国同事,不能以偏概全。

 

另外,我个人感觉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还是相对偏技术性的,比如HRIT 或者是其他偏向行政、外交、政治等方面的工作,法律人比较少。这一点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我也在不同的文章中读到过。法律这方面尤其弱势,应该是大家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常任雇员,比如联合国总部法律部目前的人员结构中就没有中国人。之前曾经有过,但是现在也都没有在任了。因此,可以鼓励更多法律人学习国际法、考虑往这个方向发展。实际上,现在国内也需要国际法的人才,无论是教育还是国际诉讼仲裁等。一旦出现实际问题,就需要专业程度高、经验丰富、实践和学识兼备的人才。无论是为国家效力还是体现个人价值,法科学子都可以在国际法方面获得越来越多的平台。

 

Q6:您觉得中国的法科学子要走向国际,应该在在校期间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A:首先肯定是语言,英语是首要因素;其次可能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另外还需要国际视野,长期关心国际问题或者自身对这个领域比较有兴趣。在此之前,可能大家热衷的对象主要包括国内的公检法、律所、商业律师等。但如果把方向转向国际法律岗位,或许大家逐渐会有更多的选择和考虑。

 

包括之前谈到的Jessup比赛,通过它你可以接触到国际法律问题、用英语比赛,从而培养综合国际法律人才所需要的一些素质。如果打到国际赛,就有机会和更多优秀的国际法学生交流。模拟法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为将来国际法领域的工作做一些储备、开拓一些方向。类似的活动,比如交流机会等越来越多,需要大家多关注、多积累。



本期嘉宾于IFC工作

(图片来源:嘉宾提供)


Q7:您对中国有志于投身法律事业的学子们有什么寄语和期待吗?

 

A:谈不上寄语或者期待,但是想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来讲一讲。首先,做国际法这条路并不会特别简单。有时候比较失望,想要放弃,但还是要坚持。比如说我毕业之后去联合国实习,在经济能力和正式工作方面,压力都比较大。坚持一年对我和我的家庭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立志把这条路走下去的话,对于将来肯定是有所助益的。当然从经济的角度讲现在的条件肯定更好一些,部分学校、机构会有sponsor。简而言之,需要坚持。

 

另外,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国际法这个领域很有意思,欢迎大家多了解这方面的经历和工作。比如工作本身包含的国际愿景、工作内容跨越国界、可以遇见有趣的人等等,从这些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份有意思的工作。

 

再说得宏观一点,从国家层面来讲,在各个国际组织里面体现中国的代表性非常重要。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但是法律方面中国的代表性很弱,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国际法的事务,在这一方面助力国家发展。

 

其次,从国际关系、争端的角度来讲,海洋法、领土争端这些对我国而言都是长期性的问题。已经有国家诉诸国际法律来解决,那么中国法律人要怎么在这个进程中构筑自己的人才储备、知识储备,这是年轻一代的法科学子需要努力的方向。

 

最后,中国国内现在有了一些新的国际发展机构。包括亚投行、一带一路体系下的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它们作为国际组织固然需要招揽全球人才,但是作为中国主导的机构,应该期待中国职员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法律人来讲这是很好的新舞台,也是我国在国际发展这一块新的重要尝试。如果有机会、有能力参与这个进程,肯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在学生时代做好储备。刚才所说的那些机构可能偏向国际金融,另有一些组织可能更需要国际公法。但无论是哪个领域、哪个方向,基本的储备和素质都是有相似性的,都是在学生时代需要努力的。

 

四、小编感悟

 

一切皆可期,这是在同青青学姐的访谈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走在法律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想必无数学子可能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迷茫和彷徨——未来该往何处去?所学所思,如何转化为所得所用?

 

本期嘉宾用她的自身经历告诉我们:法律人,当登高望远,放眼远方;踏实求学,主动探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未来有太多可能,我们当下要做的,莫过于充实自我、用积累和努力迎接未来多元化的舞台。惟愿在前行旅程中的诸君能从D调国际系列中收获感悟与启迪,最终成长为新时代的中国法律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