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甸“小留学生”上学记

2017-12-28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缅甸中文网

今日汇率:中缅 1:204.82    ,缅中1:0.004882


新华社昆明12月28日电(记者赵珮然 姚兵)清晨六点半的缅甸芒秀村还是一片寂静,12岁的三年级学生妹凤已经早早起床,准备骑自行车到村对面的中国银井小学上学。


沿着村边的小路,几个缅甸小学生相遇并结伴同行。他们每天路过的一条小水沟其实就是国境线——水沟这一面是缅甸的芒秀村,另一面是中国边境城市云南瑞丽的银井村。


▲中缅两国小学生一起上课。新华社记者姚兵摄影


小留学生们胸前戴着“优先候检入境卡”,三三两两通过中国边防银井检查站,边防人员总会叫停过往车辆,示意孩子们先快速通过。


银井小学离检查站不远。对于妹凤这些芒秀村的孩子们来说,本国的小学相对较远,较近的银井小学就成为了他们和家人的选择。


学生课间休息玩耍。新华社记者姚兵摄影


银井小学从学前班到三年级有4个班,共有学生143人,其中缅甸学生有51人。


“银井”一词为傣语音译,意为“吃饱”“吃饭香”的地方。在食堂里,妹凤和同学们在有说有笑地享用学校提供的营养早餐,每人一碗米线、一杯牛奶很快被一扫而空。简单收拾桌子后,孩子们涌进教室开始晨读。


“三语教学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银井小学校长孙加亮说,很多缅甸学生刚来念书的时候都以傣语沟通,几乎不会讲中文,所以学校专门开设了汉语、傣语和缅语三语教学。


缅甸学生放学回家。新华社记者赵珮然摄影


两节课过后,到了课间操时间,全校学生都来到了操场,集体跳起了当地传统的嘎秧舞。在象脚鼓和排铓的伴奏下,孩子们的舞姿优雅舒展,时而像孔雀,时而像蝴蝶,舞步时快时慢,稳健而不失轻巧。


孙加亮说,嘎秧舞动作简单,节奏性强,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用嘎秧舞来代替课间操,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能继承传统文化。


“妹凤是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她的父母外出务工,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可以说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周蕊洁说,学校老师和银井边防检查站的官兵等爱心人士自愿结对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共有15个学生接受资助,其中缅甸小留学生有7人。


缅甸学生放学回家。新华社记者赵珮然摄影


中午放学,妹凤和几个小留学生又骑着车回国吃饭,午休后又出国上学。二年级的缅甸小留学生叶美则方便许多,可以到学校对门的姑姑家吃饭,她姑姑十年前嫁到了银井村,有了姑姑的照顾,叶美中午就不用回国了。


如今,妹凤已经能说不错的汉语,同时还掌握傣语、缅语和简单的英语。


“将来,我想在中国念大学。”妹凤说。目前,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已经在瑞丽奠基,随着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和教育合作的不断推进,妹凤的梦想将有可能成为现实。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学堂,承载着两国胞波情谊,世代友好的延续。哎……咯……世代友好的延续……”下午第一节课,教室里传出了悦耳的歌声,音乐课上中缅两国的学生一同唱着银井小学校歌。


更多新闻




沉淀五年,发布数百期线上缅甸人才招聘与求职专场信息!来这里免费发布您的招聘与求职

戳原文,立刻免费查看与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