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百年历史,看粤剧前世今生!在桂城,有一处宝地等你探秘!

南海桂城 南海桂城 2021-03-03


陈卓莹使用过的古筝、琵琶

林小群、白超鸿穿过的戏服

张活游使用过的金山笼、幕箱

粤剧名伶们拿过的大刀与长枪

......


这些珍贵文物

重现桂城了!

有些还是百年历史 

想想都觉得鸡冻👇



昨天(5月25日),桂城粤剧粤曲艺术馆向公众开放啦!接下来,第二届粤剧艺术节将有更多活动轮番上演。先来看看视频热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664k3lk3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桂城粤剧粤曲艺术馆,你可以看百年历史的文物、可以看人才辈出的名家粤剧知识的普及,还可以了解当今粤剧“接班人”的成长史事不宜迟,桂城君马上为你逐一揭秘,给你4个不得不来的理由!


看点一:历史“老古董”

100多年前,以平洲粤剧人金山和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创立“乐群英”童子班,广招学徒,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粤剧艺人。


他们使用过的戏服、道具、乐器...现在已有百年历史!


  镇馆之宝:金山笼、幕箱  


幕箱是用来装写着大老倌名字的幕布,上世纪三十年代张活游(叶兆柏岳父)从电影转演大戏,每当他出场,戏台上马上挂出写有“张活游”名字的幕布,非常威水!而展出的金山笼也是张活游用过的箱子,用于装戏服


由于以前需要坐船四处演出,所以从箱子底部仍可看出有几个小洞,以作插杆搬抬使用,年代感很强。叶兆柏粗略计算,这些物品可能有114年的历史


  镇馆之宝:大刀与长枪  



大家有所不知,这些大刀与长枪是当年粤剧艺人用过的真刀真枪,其中大刀的刀柄为白杆木,白杆木具有韧性佳、轻便的特点,舞动起来有真实感。


以前戏行里流传一句话,“李文茂,台上打真军,台下打清军”,证明当年的演出艺员武打功夫非常扎实。而这些真刀真枪就是著名龙虎武师叶大富(叶兆柏父亲)用过,历史可追溯至清朝,现在已难得一见。


  镇馆之宝:戏服  



千万不要以为它看起来破旧就不值钱!这曾经是张活游在上世纪演反串角色穿过的戏服,是上一代粤剧艺人非常艰难才能保留下来的戏服,非常有纪念价值。



此外,林小群、白超鸿夫妇,也在美国回寄了5件珍贵戏服用于该艺术馆展出。其中一件是手工制作华丽而又精致,展现当年精湛的手工技术。


  镇馆之宝:乐器、曲谱  



此古筝制造年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其可贵之处在于琴马为象牙材质,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伴随陈卓莹进行剧本、音乐创作。



而这一琵琶,则出品于清末民初。陈卓莹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使用,后期作为其家中藏品收藏。


这个稍显陈旧的萨克斯也大有来头。陈仲琰(陈卓莹之子)介绍,其父常在白天弹古筝作曲,晚上吹萨克斯。陈卓莹非常重视粤乐的革新,他利用极富歌唱性的萨克斯音色,丰富了粤剧粤曲的色彩。


精通中西音乐的陈卓莹,集乐师、编剧、作家于一身,他在1952年出版的专著《粤曲写唱常识》(后改为粤曲写唱研究),成为广东省、港、澳和海外华人地区唱家、编剧家和业余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镇馆之宝:戏桥、画卷  



在艺术馆,还收藏了不少厚厚历史感的戏桥。戏桥,一张张薄薄的纸张,被岁月定格,镶住了戏的记忆。


这些泛黄的纸张,一个个熟悉或依稀的戏名、人名跳入眼帘,一段段梨园掌故呼之欲出。百载红船听风雨,繁华旧事不堪闻。



前厅右侧的乐群英童子班画卷总长度为4.4米,高0.6米,由南海文化馆画家王志强先生及其创作团队绘制,全图描绘了桂城平洲自然人文风貌和粤剧艺术昔日盛况,有科班学徒练功、戏棚做大戏等场景,画工精美,栩栩如生。


看点二:粤剧“大名家”


除了历史珍贵文物,艺术馆还有桂城各大粤剧名家简介!他们从家乡走出全世界,火遍华人粤剧圈。作为桂城人,你知道吗?


  父子双辉——金山和、白超鸿  


岭南大戏艺坛,父子二人金山和(陈福三)、白超鸿(陈永熙),均为饮誉海内外的名伶,同时长期在美国献艺,影响巨大、深远,为中华传统戏曲率先走出“国门”作出不朽贡献。

金山和


原名陈福三,广东南海平洲人,16岁在乐韵英戏班学戏,22岁担任小生,24岁赴美国旧金山等地演出,后改艺名为金山和。后回乡创办“乐群英”童子班,传授粤剧传统技艺,培养了林超群、金枝叶等粤剧名家。


白超鸿


原名陈永熙,广东南海人,16岁入戏行,在父亲教导下,打下扎实“童子功”,及后又师从白驹荣。白超鸿戏路广,除擅长演火气十足的小武生,还能演温柔多情的角色。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扇》、《嫦娥奔月》、《黄飞虎反五关》、《风雪访沉冤》等。为适应时代发展,他为角色设计的眼神、形体也更趋于生活化。他和林小群移居美国后,曾担任美西八和会馆会长。


  林门四杰  


早年戏班没有女子登台,均为男人扮演。林超群为平洲“乐群英”童子班出身的男花旦,蜚声海内外。他的三个女儿——林小群、林慧、林锦屏继承父业,剧艺不凡、各领风骚。林门四杰,艺坛景仰。



林超群


粤剧花旦。原名林元挺,生在文化气色浓郁的平洲平北西河村澳边坊一个家境较好的知识分子家庭。12岁时被选入“乐群英”童子班,其长相俏丽,噪音润美,行腔婉圆,做工细腻,擅演旦角,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技艺出众。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起,先后在“大富贵”、“新纪元”、“祝华年”、“大罗天”等粤剧戏班任旦角担纲。


林小群


著名粤剧演员,一级演员。生于1932年,广东南海平洲人。著名男花旦林超群的长女。从小喜爱粤剧,十二岁投班学艺。十三岁拜男花旦肖丽章为师,她很佩服名旦上海妹的演技,把她奉为楷模。1945年,她随郎筠玉学艺。郎筠玉毫无保留地传授艺术,林小群资质聪敏,勤学苦练,演技突飞猛进。1950年在中型班太平春剧团开始任正印花旦。1951年在广州市太阳升粤剧团任正印花旦。


林慧


原名林艳玲,南海桂城平洲人。自幼受父亲及姐姐林小群言传身教,喜爱粤剧,1958年考入广州粤剧少年演员训练班(广东粤剧学校前身)。1975年,由红线女提名调回粤剧学校任教,担任唱功、身段表演教师,任文戏教研组长。1983年随夫移居香港,期间曾接受香港八和粤剧学院邀请,担任过唱功、基本功(腰腿、刀枪把子功等)的教师。


林锦屏


国际一级演员,广东南海平洲人,出生于粤剧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熏陶。1958年,她考入广东粤剧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戏曲训练,并且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指点,林锦屏在唱腔上的突出表现是把粤剧优美的传统特色与科学的发声方法巧妙地揉为一体,不露痕迹。代表作品:《红楼梦》、《怡红公子悼金钏》、《搜书院》、《红梅记》、《莲花仙子词皇帝》等。


  谭氏世家  


靓少佳原名谭少佳,6岁随父谭杰南(艺名声架南)赴新加坡读书、学戏,后在“环球乐剧团”任二帮时被靓少华改名靓少佳,是红线女的舅父。


小少佳在看谭氏世家的史料


郎筠玉曾用过的化妆用品


靓少佳先后有三位夫人,结发妻为非戏班人士;第二位夫人何芙莲相识于三藩市,是红线女的开山师傅;第三位夫人郎筠玉,“戏路宽广”、“大度从容”,“子、平、大喉均运用自如”,德艺双馨,曾扶掖多名戏班新秀。靓少佳儿女小少佳(谭向明)、谭玉筠、小筠玉(谭秋明)均为戏班艺人


 叶氏世家  


备受粤剧“万能老倌”薛觉先称赞的著名龙虎武师叶大富,出身于平洲“乐群英”童子班,其长子叶兆柏早年为省港乡戏班的龙虎武师,后师从多位名师学艺,为广东粤剧院著名丑生



叶兆柏妻子张玉珍,是广东粤剧院著名彩旦;张玉珍之父张活游,是著名粤剧小生,后在香港主演多部电影,参与电影制作,成为剧艺、影视三栖艺人。叶氏一家堪称多姿多彩的剧艺世家。


此外,馆内还有梁醒波、麦穗秀等一众粤剧名家资料,及其珍贵照片、奖项等,粤剧发烧人绝对不能错过。


看点三:粤剧“知多少”



桂城作为“粤剧之乡”、“粤剧摇篮”,粤剧知识你知道多少?


这里有传统粤剧面谱、粤剧经典服饰介绍。想知道粤剧为何被称为“大戏”?“唱、念、做、打”等表现形式如何?这里清清楚楚告诉你!


看点四:粤剧“接班人”


看完辉煌的粤剧名家,当今的传人在哪里?


2017年成立的南海桂城曲艺协会粤剧粤曲传习所、桂城三山港小学粤剧粤曲培训基地、桂城中心小学粤剧社...都是未来粤剧“接班人”的星星之火。



街坊们,桂城粤剧文化这么牛,赶紧带亲友过来了解一下,把这一优秀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观展攻略


1、门票:免费

2、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

    (节假日除外)

3、地点:平洲文化中心影剧院内(南翼5楼)

4、交通方式:
公交:乘坐公交车桂30、15、04、07等到平洲影剧院,在平洲影剧院五楼即可见到桂城粤剧粤曲艺术馆。

自驾:导航搜索“平洲影剧院”可到达。


你对粤剧文化了解吗?

欢迎大家留言,

来跟桂城君说说你和粤剧的故事~


往期精彩回顾

他们都来了!在桂城,重新发现百年平洲大戏!

火爆ins的3D咖啡空降桂城!很多人不知道!

赢了分烧猪!88支龙舟队争夺沥桂人气“龙王”!


编辑:南海桂城微信编辑小组 杨洁怡

 觉得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