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专栏 | 本刊编辑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发展评价

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08-13

引用格式

本刊编辑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发展评价——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4):10-16.DOI: 10.3969/j.issn.1673-8454.2023.04.002.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研究

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专栏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发展评价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综述

本刊编辑部


摘要:在研究智慧教育的同时也要同步研究智慧教育评价,以评价引领智慧教育健康发展,这是全球教育变革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202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围绕智慧教育的理念与政策、评价的框架与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基于全球视野和国际比较探讨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原则与方法,分析当前世界智慧教育发展水平,以期寻求理论共识、共享实践经验,推动智慧教育未来发展。特别是对数字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好的智慧教育的标准、智慧教育的核心、智慧教育评价在教育转型中承担的角色、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教育的关系等话题,与会嘉宾进行深入研讨,并基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以新型评价范式和体系做好智慧教育;实现基于技术的数字转型,与技术和谐共处;智慧教育健康发展有赖于生态化学习环境;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需要迭代前行;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的时代诉求;智慧教育评价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着眼于教育生态实现智慧教育监测;正视挑战,以评价引领智慧教育健康发展;智慧教育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

关键词: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评价;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型评价范式和体系;生态化学习环境;智慧教育监测;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3)04-0010-07

一、论坛基本情况

2023年2月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在京举办。会议是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四个分论坛之一,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部分国家驻华代表,教育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和高校,全国教育科研战线以及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该平行论坛围绕智慧教育的理念与政策、评价的框架与路径进行深入研讨,基于全球视野和国际比较探讨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原则与方法,分析当前世界智慧教育发展水平,以期寻求理论共识、共享实践经验,推动智慧教育未来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出席会议并致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院长吴娟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执行主任德克·哈斯特、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主编马诺斯·安东尼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马晓强等,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及智慧教育评价的政策、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主旨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作论坛总结。

本文在梳理开幕致辞嘉宾和专家主旨报告的基础上,对论坛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为智慧教育发展评价提供参考。

二、嘉宾主要观点

(一)以新型评价范式和体系做好智慧教育

陈杰在致辞中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教育,是应对时代之变、社会之变的战略选择,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共同目标。本次大会旨在就如何建立契合数字化时代特点、适应智慧教育发展、引领智慧教育潮流的新型评价范式和评价体系,开展深入研究和探讨。[1]

针对如何做好智慧教育问题,他在致辞中提出三个倡议:共建学术研究网络,以积极有效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凝聚智慧教育及其评价的国际理念共识;共享实践探索经验,在互学互鉴中促进全球智慧教育实践创新,实现全球智慧教育的命运与共;共创良好发展生态,共建智慧教育的相关通用标准,实现对智慧教育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的监测分析。

(二)实现基于技术的数字转型,与技术和谐共处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指出,21世纪的数字素养不是从预先设定好的信息中提取知识,而是能够驾驭模糊性、管理复杂性,这是数字转型的真正核心技能,“这需要通过技术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2]

智慧教育能彻底颠覆我们的想象,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年轻学习者提供建议、为教师提供支持、与相关行业企业和生态系统建立真正有效的伙伴关系,需要高水平的、具备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强有力的协作。[3]

过去的教育创新,更多时候是基于理论和经验来进行。未来的教育创新,更多时候会与技术密切相关。就如何处理智慧教育中人、机器、技术等关系问题,他说:“就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的发展,全球学者基本达成一个共识:不是机器代替教师,而是人与机器如何和谐共处。我们需要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教学,关注技术驱动的教学和学习的重新构想。”[2]

(三)智慧教育健康发展有赖于生态化学习环境

在祝智庭看来,数字化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智慧社会可能很快就会到来。通过数字化转型,我们会逐渐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进入到智慧社会。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数字化转型?祝智庭抛出了问题。

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根据数字达尔文主义理论,进化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创新是人为的进化,转型是两者的混合。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文化“转基因”工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是希望通过依托技术、数据、过程、战略、文化从而破解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成本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他说:“我们需要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学习发展体验。智慧教育是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其核心价值是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学习发展体验。”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悟道”,其持久健康发展有赖于深入研究以发现生态化学习新规律。[4]

(四)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针对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教育关系问题,吴娟明结合现实情况介绍,数字技术目前已在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特别是在拓宽教学法,实现经验性教学、多模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及教学的连通性方面,作用显而易见。[2]

她说:“在教育领域应用技术呈现几大趋势:个性化、自我掌控进度的学习,混合学习模式和空间、跨学科的教学、终身学习的微认证,用于学习分析的人工智能,新的教学评估模式。”

(五)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需要迭代前行

结合数字时代教育所呈现的特点,张民选介绍,近几年多个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教育数字化文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争先恐后地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进行了多轮次战略规划布局,迭代前行是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显著特点。[2]

在谈及智慧教育提升教师能力的特点时,他说,建设教育数据库(如日本)、数字化内容生产、多渠道筹措资金(如欧美)、关注教师能力建设,是国际上发展智慧教育的特点。“疫情过后网课结束、师生返校,揭示出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把数字技术与教师功能结合在一起,让人机产生互动,让技术产生融合,这是最重要的。”

(六)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的时代诉求

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打上时代烙印。曹培杰认为,从农业社会的私塾到工业社会的班级授课制、分科教学法,教育都各具时代特征,未来社会的教育将迎来新样态。[2]

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的特征体现在教育环境数字化、课程教学个性化、教育治理精准化,以此培养更具价值信念、数字素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时代新人。未来应注重智慧教育的时代特征与内在规律、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范式、数字技术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智慧教育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等方面研究。

(七)智慧教育评价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

张永凯认为,智慧教育评价应坚持坚守育人本位、坚持公平性、坚持整体性、坚持个性化、坚持体验性五项基本原则。[5]

对于育人原则,就是要在智慧教育评价中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育人这一根本问题上,突出智慧教育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贡献力。

针对公平性原则,他特别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智慧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新途径。发展智慧教育需要筑牢数字基座,丰富学习资源,建设随时随地可开展教学、学习的空间,在设施设备获得、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工具使用等方面,要更加关注教育欠发达地区和特殊教育群体,避免因数字鸿沟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在设置智慧教育评价指标时,要把公平性作为重要指标。

智慧教育评价的整体性,不是将各个部分的功能简单相加,而是让功能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1+1>2 ”的效果。针对整体性原则,在国家层面应该形成智慧教育评价的主体框架,整体设计、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在省市层面要结合本地教育实际,因地制宜,找到区域发展智慧教育的合适途径。智慧教育评价注重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学校整体建设与应用的问题,要整体提升智慧教育发展水平,需要各部门各环节协调合力推动。同时,在智慧教育评价中,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学段贯通起来,要把教育教学、督导评价、教育管理各项业务整合起来,应用系统、人员队伍、保障体系协调发展,不能制造一个个信息孤岛。

对于个性化原则,他指出,发展智慧教育的目的之一是革除标准化教育批量生产人才的弊端,更好地回归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遵循教育规律,利用技术赋能形成面向每个人成长发展的教育模式。坚持个性化原则,就是要因材施教,强化科学的成才观念,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丰富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场景,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充分释放每名学生的发展潜力。

体验性原则,强调的是应用为王,就是要让用户觉得能用好用,产生良好的使用体验。智慧教育评价要能够抓取师生亲身经历的教育体验过程,抓取课程学习体验的价值点,以便建立宽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而不是通过技术手段,“丁对丁、卯对卯”地限制教育教学活动。

他说,我国的智慧教育正在由初步应用阶段,向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充分发挥智慧教育评价的引领作用,构建网络化、泛在化、个性化、终身化的高质量智慧教育体系。对于如何实施问题,可归纳出五条,分别为整体革新教育理念、促进育人模式变革、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依法治教的智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八)着眼于教育生态实现智慧教育监测

黄荣怀认为,智慧教育包括环境、模式和体制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为智慧学习环境;第二层为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第三层为现代教育制度,包括知识生产力、人才培养系统。

他指出:“发展智慧教育需要着眼于教育生态的整体发展,实现‘慧’从师出,‘能’自环境、‘变’在形态。当前,教学已突破了学校教育提供的正式学习,而走向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这两类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正式学习是学校控制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而非正式学习则是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当前教育逐步呈现出智能‘技术’+‘社会人’学生的新教育样态。”

智慧教育监测有助于显示数字技术教育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针对智慧教育评价在教育转型中承担的角色问题,就国家层面来说,智慧教育监测需要重视观测点与数据源,前者是关于数据的输入、产出与过程,后者是区域、学校与教师等层面的数据来源。[2]“数字化转型需要在教育系统中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并确保业务链互通、数据及信息链共享和各要素协同发展。”

(九)正视挑战,以评价引领智慧教育健康发展

马诺斯·安东尼斯介绍,《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重点关注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质量、教育技术发展、教育系统管理带来的挑战及技术如何解决这些挑战。认为在研究智慧教育的同时也要同步研究智慧教育评价,以评价引领智慧教育健康发展。[2]

(十)智慧教育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马晓强认为,智慧教育实现一体化、交互化、智能化、个性化为进取之道。创新与守正是智慧教育评价研究的两方面目标;规范与实证是智慧教育评价的探索实践。

教育的智慧来自于连接,教育活动本质就是交互,且技术始终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动力,因材施教是我们共同的教育理念。

智慧教育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他建议,要以平台优化为抓手,不断夯实智慧教育的数字基座,以深度应用为核心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的内涵发展,以数据驱动为引擎推动形成智慧教育“智”理能力,以全民素养提升为目标开创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格局。[6]

三、总结: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

会上,李永智作论坛总结。他认为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进入数字时代,工业时代教育形态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教育,受到世界各国共同关注。[7]

2022年,中国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平台总浏览量超过58.7亿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支撑抗疫“停课不停学”、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率先开启迈向智慧教育之路。

作为国家教育智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瞄准智慧教育,汇聚国内外实践和研究成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凝聚共识形成《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及“1+3”发展指数报告。

蓝皮书以智慧教育内涵阐释为主线,从环境、教学、治理、人才四维度提出16个具体特征,总结中国智慧教育发展经验,向世界发出未来应重点关注的七个议题和五项倡议。

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与工业时代教育形态有着质的差别。这种教育新形态新在五个维度。[7]

一是新在核心理念。智慧教育既是关乎民生的具体行动,更是关乎国计的重大战略,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将全方位赋能教育变革,系统性建构教育与社会关系新生态,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变成现实,将首次历史性地实现微观层面的个人发展与宏观层面的社会发展全面高度统一。

二是新在体系结构。智慧教育将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等的多元结合,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三是新在教学范式。智慧教育将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创新教育教学场景,促进人技融合,培育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四是新在教育内容。智慧教育将聚焦发展素质教育,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逻辑关系建立数字化知识图谱,创新内容呈现方式,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五是新在教育治理。智慧教育将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数智技术为驱动,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立足“智慧教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客观实际,探索建立由4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对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并分领域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分报告,为有效推进智慧教育提供参考。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国智慧教育发展具有坚实基础和鲜明特色,即注重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引领,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发展,注重自上而下宏观规划推进和自下而上生态构建的系统建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愿同国际组织和各国教育科研机构一道,互学互鉴,深化合作,共同探讨智慧教育发展路径,以教育变革开创全球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在京举办[EB/OL].(2023-02-14)[2023-03-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fzpj/202302/t20230214_1044707.html.

[2]《中国教育报》.建立引领智慧教育潮流的评价体系——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观察[EB/OL].(2023-02-15)[2023-03-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fzpj/202302/t20230215_ 1044786.html.

[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举办,专家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EB/OL].(2023-02-15)[2023-03-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fzpj/202302/t20230216_1045124.html.

[4]新京报客户端.什么是好的智慧教育?专家学者齐聚论坛探讨智慧教育发展评价[EB/OL].(2023-02-15)[2023-03-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fzpj/202302/t20230215_1044889.html.

[5]澎湃新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永凯:智慧教育评价要把公平作为重要指标[EB/OL].(2023-02-15)[2023-03-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fzpj/202302/t20230215_1044897.html.

[6]《中国青年报》.数字时代来了,你会学习么[EB/OL].(2023-02-27)[2023-03-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fzpj/202302/t20230227_1047940.html.

[7]新华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EB/OL].(2023-02-15)[2023-03-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fzpj/202302/t20230216_1045131.html.

Evaluation of Smart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Digital Transitions: Review of the Parallel Session on Smart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the World Digital Education Conference

Editorial Office of CJIE

Abstract:The study of smart education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that of smart education evaluation,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mart education through evaluation, which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 education. The parallel session on smart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the World Digital Education Conference discusses the framework and path of the concept, policy and evaluation of smart education. Based on global vis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e session also take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smart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to its consider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lobal smart education development to seek theoretical consensus, shar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facilita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mart education. The session probes into such issues as nature of education in digital era,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smart education, the core of smart education, the role of smart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transi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digital transition and smart education. The session proposes vision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hich includes advancing smart education with new evaluating paradiam and system; achieving digital transition based on technology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mart education relying on ecological studying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digital technology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iterative progress in digital transition of global education; the digital transition as the call of times of education; five basic principles required in smart education evaluation; smart education monitoring through educational ecology;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mart education through evaluation head-on; the balance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 needed in smart education; smart education being the new educational form in digital era, etc.

Keywords:New educational form; Smart education evaluation; Digital transition of global education; New evaluating paradiam and system; Ecological studying environment; Smart education monitoring; Sound development

编辑:王天鹏   校对:王晓明



点击此处 在线投稿

期刊热点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前沿专栏 | 卫炳江 苏福根 姚楠: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思考

2023-05-05

新刊速递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2023-05-04

目录 · 超链接版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3期

2023-05-12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